【图片故事】“海岸卫士”也有守护者 他们这样对待红树林

撰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余依凡  摄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振兴 陈晓霞 朱犇  
2017-07-11
我校“Regretless”团队致力于红树林生态修复现状考察及生态修复补种
 
  如果说抵御外敌入侵需要的是像长城这样坚固的军事堡垒,那么在海岸上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就离不开这样一道道的绿色长城——红树林。而当红树林的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或者因受到外来物种入侵而面积锐减时,海岸线的防护体系及沿海生态环境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一直在关心这个问题。为此,他们成立了一个致力于红树林生态修复现状考察及生态修复补种的团队——“Regretless”团队。
 
  7月8日,“Regretless”团队和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暑期实践团,一同前往厦门市海沧湾儿童公园,对该地区的红树林进行生态恢复现状考察及生态修复补种。这次活动是我校与闽南师范大学在相关学科上的一次交流与合作,是“关注九龙江河口红树林——过去•现在•未来”跨校论坛系列活动的延续。
 

 
  当天上午,在生化大楼C416,“Regretless”团队和闽南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一起参加了活动说明会。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周亮、金亮和重点实验室职员陈慧杰,为大家介绍了红树林的品种、下潭尾和海沧湾红树林工程、生态恢复的科学价值与现实作用、生态恢复工程技术要点等内容。
 
 
  在出发前,“Regretless”团队和闽南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一起对这次要种植的白骨壤幼苗进行移苗。这些幼苗出自我校的实验苗围。周亮老师表示,“从花盆中移苗,不能用拔的,要将苗的根系及附近的泥一起捧起来,放入育苗袋中,如果有较长的根系,注意缠绕拢好。”
 

 
  海沧湾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结合海沧区政府岸线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北起海沧大桥,南至嵩屿码头。本次活动所在的海沧湾儿童公园段红树林已经颇具规模。
 
 
  “移栽时注意要保留根须上的土壤,这样更有利于树苗对环境的适应”,金亮老师现场讲解了一些移栽时的注意事项,并做了移栽示范。他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指出“活动结束后大家要记得把塑料袋等物品带走”。
 
 
  “Regretless”团队成员小心翼翼地进行移植。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们积极请教老师。陈慧杰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一些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用铲子挖坑会伤到已种下去的树苗的根茎,这时候用脚在海泥上踩一个坑进行种植就行了。”
 
 
  “能亲手种植一棵树苗,感觉真的很棒!”对于首次参与红树林移栽的闽南师范大学的同学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环保实践。他们认真地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种植。
 
 
  此次活动也吸引了前来此地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的加入。小朋友们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亲手种下了幼苗。
 
 
  “对于这些幼苗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环境,而是这些寄生在它们身上的藤壶。”陈慧杰表示,对于成年树木来说,这些藤壶不会对他们造成危害,但幼苗的茎发育不完全,附着太多藤壶的话,就会被压弯,甚至死亡。当有学生问到,如何去除藤壶保证幼苗正常发育时,陈慧杰表示,“这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从现在看,主要是依靠树木自身的生命力。”他勉励大家,“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对于“Regretless”团队来说,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们将利用暑期及其他课余时间,继续去做海沧湾红树林的生态恢复现状考察及生态修复补种工作。
 
  “Regretless”团队成员孙佑武表示,红树林是海岸防护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它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他坦言,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把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追求绿色的生活方式作为目标,“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我们不应该只谈一些空大的理想,而应该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Regretless”团队队长陈晓霞是这个团队的创立者,今年大二的她从大一就开始接触红树林的项目,她说,“对于热衷于保护红树林的环科学子来说,下泥潭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虽然工作很累,但是为了能够保护好红树林,一切都值得的!”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