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主任易欣讲解校园人物采写“十法”

撰稿:学生新闻社 申禹泽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18-04-16
  
1/4
  
2/4
  
3/4
  
4/4

  “一是准备功课做足;二是发掘时代精神;三是找个新角度;四是写好开头;五是写出个性;六是发现闪光的细节;七是尽量‘不带壳’;八是拍张照片或来段视频;九是拟个好标题;十是从读者视角出发”,4月13日,在“嘉园”记者联合培养计划的校园人物采写培训讲座中,学生记者收获了人物采写“十法”。讲座上,倾囊相授的正是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任易欣。
 
  易欣老师具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和教学经验;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穆青新闻主张与新闻实践研究”,并主笔“新闻事业管理”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期间,他曾发起创建并精心经营了校园媒体和新闻社团。
 
  讲座中,易欣老师以15篇人物稿件为例,讲解采写“十法”。他深入分析稿件,指出每篇稿件的写作亮点和学习建议,鼓励大家“在采访时多花些功夫,写出来的稿件就可能很出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小到一个吊坠,也可以拓展到采写对象办公室墙面上的照片”,在谈到细节对人物采写的作用时,他表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可以塑出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饱满的人物形象。他还强调了新闻在当前舆论导向中的作用,建议大家,在采写人物稿件时,要“发现时代特征,发掘时代精神,观照社会主题”。
 
  “要注意信息的客观性,要注明采访内容的出处”“写作时要注意控制文章的篇幅”“写完要多读,交叉读。不要把自己都不愿意读的东西交给编辑”……最后,易欣老师还提醒大家在写作时要注意的事项。
 
  “这‘十法’很实用,在以后采写稿件时,我会多注意这些方面”,人文与传播学院2017级学子俞洁印象最深刻的是“尽量让人物不带壳”的建议,她说:“有时候我们只关注到采访对象光鲜亮丽的一面,没有展现一个最真性情的受访者。结合易老师给的建议,以后我会站在读者的视角写作,努力塑造接地气的人物形象”。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