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公布了课程思政专家库建设及优秀教学案例征集入选名单,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朱盈蓓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莹教授成功入选福建省课程思政专家库;管理学院陈梦副教授负责的《“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亮副教授负责的《在湿地生态工程实践中体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个教学案例成功入选福建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此次课程思政专家库建设及优秀教学案例征集工作是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在福建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开展的,经全省各成员高校申报、联盟组织专家组评审,最终确定101名专家入选福建省课程思政专家库、109个案例入选福建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近年来,我校进一步推动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于2022年完成了校级“课程思政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18人)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首批入库优秀教学案例14个)的建设,构建了校院二级联动工作体系,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研讨和培育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和标杆作用,不断提升我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课程思政专家简介】
朱盈蓓,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哲学美学、文艺美学。
曾连续15年获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优秀教学奖;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福建省“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马克思主义美育实践探索与美学课程改革》、福建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课程思政与新文科建设融合》、福建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美学原理》。
李莹,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学。
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2022年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2021年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0年福建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普通生物学》。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特色简介】
陈梦《“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
本案例选自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览》,重点教授学生掌握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一带一路”的内容及意义,了解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现状,进一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问题。
该案例融入多类型思政元素,以知识点自然触发、拓展、揭示其中的内涵并深度挖掘,培养学生爱国精神、钻研精神、文化自信,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感受充满东方智慧的“一带一路”;探索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游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特色差异,将课程与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引入思政思考,以主题式思政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利用学习通网上资源(课件+授课视频+课外资料+题库)、网页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实地资料等多渠道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和背后的思政意义;开展多方位课堂拓展,如拓展第二课堂广度和深度、扩大思政教学时空范围,注重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可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论文研究及社会实践方向。
周亮《在湿地生态工程实践中体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本案例选自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课程《生态工程学》第四章“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实习”,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为纲,以中国经验、福建案例、厦门样本为脉络,串联盘活“筼筜故事馆”等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展厅场馆资源,用图文教材、画册、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工程案例现场,展示社会实践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形式。
该案例针对课程“课堂多样、路线多动、实践多点、师资多元、评价多维”的“五多”特点,采用“BOPPPS”教学结构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相结合,设计“学-思-练-践-馈”五步教学法,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厦门的孕育与实践》等课程思政素材,创新“案例学习深化理论、互动思考内化领悟、操作演练磨练技能、劳动教育创新实践、迭代反馈服务社会”的专业双创思政融合模式;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技术,针对课程授课场景多样、场地范围大、考察路线长等特点,探索直播等数字化技术在社会实践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应用,利用展厅多媒体,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沉浸感和代入感,强化案例导入成效,如引进“运动相机+直播”、“无人机+直播”等,增强案例与设施讲解效果。
[编辑:樊雨昕]
[校对:甘丽红 陈巧恩]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