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90后创业者大多数人一定会想到,Segmentfault创始人高阳,脸萌创始人郭列……90后创业大都和一些“高大上”的行业挂钩,可是90后小伙朱睿大学毕业后,和牛粪干上了。
25岁的朱睿每天都会看看田里菜的长势,图为他正在给自己的试验田浇水。
一个二十五岁、身高一米八、长得帅气的大学生,整天拿着铁锹铲牛粪。
5月30日,在昌吉市阿什里乡努尔加村的一处约13亩地的厂房内,记者见到了这个身高180公分的小伙,他穿着一件沾满泥土的衬衫和迷彩裤,一双已经变形的帆布鞋,灰头土脸的样子还是没能盖住脸上的帅气。
在这个厂房内,一半是用来生产有机化肥的车间,车间后面就是近半个篮球场大的菜地,里面种着辣子、玉米、西红柿等蔬菜,这是朱睿的一块试验田。
“使用有机肥会对土壤的土质有所改善,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朱睿弯下腰,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地里抠出一块土。然后搓捻着手里的土块介绍着,因为新疆土质普遍碱性大,土地会结块,但因为使用了有机肥,土质正在慢慢从黄土变成肥沃的黑土。
两年前从“厦大”嘉庚学院毕业后,朱睿放弃所学广告专业,没有去平台更大的广告公司就职,他希望能用几年时间闯出一番事业。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在,自己会和有机肥关系这么密切。
上道:一天装四吨有机肥
2014年春天,朱睿还弄不清楚“氮磷钾”的时候,就在父亲的帮助下成立了公司,从此他便开始每天和牛粪、鸡、羊、种菜打交道,因为这是父亲的“旨意”。
与肥料打交道,与专业告别,的确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但对年轻人来讲,什么事都比不上“新鲜”这两个字。
在工厂里,朱睿既是老板,又是工人,虽然没有任何职务,但是从捡粪到制作化肥,从包装到销售跑市场,都是朱睿一一把关。
朱睿的父亲朱江勇原来是公务员,与庄稼关系不大,接近退休年龄时不愿意让自己闲下来,就开始琢磨做些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广州旅游时,结识了个做有机肥的台湾朋友,一切就这么开始了。
几经考虑后,朱江勇决定试着开公司,于是他把儿子拉进来一起开始创业。
从选厂址、进设备、学技术、雇人员到亲自试验制作有机化肥,父子俩一心扑在了这些肥料上。
化肥就是在化肥厂里用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不含有机质,称无机肥料。和传统化肥不同的是,有机肥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物质,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来源。
朱睿认为,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健康,都希望能够吃得更安全、更放心,使用有机肥就能做到这点。所以,做有机肥料是很有前景的绿色产业。
在厂房中放着三台三米多高的大机器,朱睿介绍,这些都是用于生产化肥的机器。首先,得将从村子里收购来的牛粪堆在院子中稍加晾晒,将部分水分蒸发。然后,就需要朱睿和工人一起一铲一铲将牛粪中的垃圾挑拣出来。
“天气热的时候,那种味道不用说都能想象到,苍蝇蚊子满天飞。”开始,整天闻着臭味害得他连饭都吃不下去,而现在他习惯了。
晾晒牛粪只是第一步,随后,工人会开着铲车,将牛粪铲进一个机器中,在机器中再次将牛粪粉碎、搅拌,然后再进入制作有机肥的设备中,按照比例撒入相应的生物菌,让其在设备中发酵。
屏蔽此推广内容等待8个小时后,肥料腐熟了。将肥料从机器中取出,堆放在厂房中自然晾干。
最后就是将化肥装袋,包装好就可以出售了。因为创业初期,生产设备不健全,只能靠人工一铲一铲装。而朱睿和雇佣的一名工人,两个人一天就能装200袋,近8吨化肥。平均一人一天能装4吨。
能有这么高的效率,还要感谢朱睿的舅舅想了一个好办法。找来几节钢筋,用电焊制作成一个半圆形的架子,能够支撑住袋子,省去一个人撑袋,这才有了这么高的效率。
吃苦:傻吆喝卖不动肥料
“不说肥料制作的怎么样,因为每天干活,我的肌肉更结实了。”说着,朱睿做了一个握拳曲臂的动作,证明胳膊上的肌肉很厚实,然后又摊开手掌,他掌面上三块又厚又硬的茧子证明每天的劳动并不轻松。
当然,生产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在2013年刚开始生产的时候,当时不会掌握进料的干湿度,经常出料水分过大,与传送带产生粘贴,传送带粘贴过多,重量不均衡就会跑偏。所以当时也没多想就用手去清理,没想到传送轴力量大,一瞬间就把朱睿整条左臂卷了进去。好在危机情况人的反应也很快,朱睿硬是把手从传送带中抽了出来。手臂一直疼了一个多月,后来去建工医院才知道是肌肉拉伤。
朱睿的父亲朱江勇开始特别担心,儿子能不能吃得了这份苦,忍受得了这份罪,毕竟他是个“90后”。而一年多时间,通过朱睿的行动证明,儿子很有样。“是男人就不要怕吃苦。”这是朱江勇常常给儿子说的一句话。
而朱睿的母亲因为心疼孩子,每周会从乌市市区乘车到厂房住两天,这两天也是朱睿最高兴的几天,因为妈妈总是会想着法子做各种好吃的。“男孩子,现在有条件能让他闯闯,我还是很支持的。”朱睿的母亲郭雅俊虽然心疼儿子,也希望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找个体面的工作,整天能干净轻松地生活,但她更希望儿子能借此机会,磨练意志,闯出一个样子来,所以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
最难的还是推销,在村里吆喝着卖肥料时朱睿“傻了眼”,因为以前吃过外地人销售“假化肥”的亏,村民不信任外地来卖肥料的人,不管什么种类和牌子的肥料,村民只从村里的经销商那里购买。
因为没有经验,朱睿并不知道,农民在春节过后,天气稍稍暖和时就开始给地里上底层肥料。
而他却在一个多月前才开始向当地农民推销有机化肥,显然已经晚了。接连跑了好几个村子,没有人愿意购买自己生产的肥料。
无论跟当地的农民如何介绍自己的肥料,对方总是摆手摇头。朱睿急了,干脆说,“不信,我给你做实验!”
说着,拿起身边的铁锹就开始翻地,他想翻出一块地,撒上自家的肥料,等一个月后,让庄稼的长势证明肥料的好坏。
信心:源自知识和政策
在三坪农场的一户农民家中,当地农民种植了一些桃树。朱睿知道,这种肥料对于果蔬的生长更有利,硬着头皮再次找到这户农民家。
有经验的农民抓起一把肥料,放在鼻子上闻闻,再用手掌搓几下,就知道肥料的好坏。
“现在有机肥种类很多,但由于有机肥市场的低门槛,一些品质低劣的有机肥料流入农村市场。给生养我们的土地带来很大的伤害。”朱睿说,很多厂家会将煤末子掺在化肥中,充当有机肥,表面看起来是有机质,但煤末子没有任何营养,对土地的伤害也很大。
农民张兴知道有机肥是长远效益,能够逐渐改善土质,但面对收成时,他还是犹豫了。
朱睿看出了张兴的心思,大胆的承诺送给他几袋有机化肥让他尝试一下。“如果效果好,我绝对推荐给其他人用。”张兴笑着说。
创业难,不仅仅是向农户推销自己的肥料,更重要的是自己得懂怎么种地,不然怎么能和农户谈种地,唯一的捷径就是学习。
从此,在朱睿的床头多了几本书《有机肥的加工试用》《有机蔬菜的种植》《果蔬种植》等一系列书。
“说实话,我看不进去,只能一点点琢磨。”朱睿笑着抠抠头,脸上露出青涩的笑容,“没办法,不然没法和农民聊天。”在经历几次碰壁后,朱睿发现,想要推销出自己的产品,不能着急,首先得和对方成为朋友,让对方信任你,才能做成生意。
因为地方偏远,没有宽带,朱睿有时间就在手机上搜索关于有机肥的新闻资讯。
他了解到,国家对生物有机肥行业的最新政策。国家层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为重点的“沃土工程”,所以他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
在厂房院子门口,种着几株月季,在阳光下晒得娇艳。“这就是我用自己生产的肥料养的花。”朱睿显得特别骄傲,因为还在摸索阶段,后院种植的各种蔬菜还没有结果,但从长势来看,它们正在朝着朱睿期望的方向发展。(记者 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