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毕业以后,我们“嘉”的孩子去哪儿?

四位学生的四个青春故事,为您展现潮气四溢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来源:海西晨报 第A12版:特别报道  
2015-07-13


你被他们的故事打动了吗,欢迎报考我们“嘉”。赖国华供图

  晨报记者陈巧恩

  通讯员李珊珊

  你说,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我说,还好,你的故事里从此有我。

  这个夏天,厦大嘉庚学院用这样的细腻握别又一批毕业生。原汁原味的称呼是“我们‘嘉’的孩子”,如此契合,令人闻之,心底生花。

  很多人都在探询,一所大学与它的学生们为何能够这般甜蜜蜜?还有很多人想问,这所卓尔不群的年轻学校到底是怎么炼成的?院长王瑞芳说:“你应该去见见我们的学生。”

  所以,我们去见了。

  刚见了4位,我们就感觉走过千山万水、纵横快意人生。4位“嘉”的孩子,4种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王瑞芳说,这就是他们的学生,追求真我,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他们有锐气,有想法,够努力,够拼。”

 

图书馆4楼那个女生

  姓名:祖多慧

  专业:会计

  坐标:英国伯明翰

  约克、伯明翰、曼彻斯特、谢菲尔德、南安普顿,这是英国的5所大学,而且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叫得响的学府。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点吗?有的,它们几乎同时看上了一位中国女大学生。后来,五强“激战”,伯明翰胜!

  比起伯明翰大学“凭什么”,您一定更想知道这位中国女大学生“靠什么”。她说,她不聪明;当然,大家都不信——你考虑过上述5所名校的感受吗,它们的眼光难道不足以说明?还是名字“厚道”,一开始就直白表达这是一位不一样的女生,她叫祖多慧,智慧的慧,厦大嘉庚学院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

  毕业去留学,继续深造。这原本并不在祖多慧的规划里,不过,现在看来,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关于这一点,嘉庚学院的图书馆想必也是认同的,更确切地,可以说是图书馆4楼。“我从大一开始,课余时间就总在4楼的一个地方看书、学习。”在那个被祖多慧注满情愫的角落,她拿下每一年的奖学金、读英语考雅思、写毕业论文……她说她,不聪明,所以要努力;而图书馆4楼,成了她努力的阵地之一。

  事实上,5楼似乎更适合学霸们。“那里是学校专为考研、考雅思、考公务员等诸如此类的学生而设的一个读书平台,叫备考联盟。大三的学生都可以去申请专座,把自己的书都搬到这里来,加入联盟。”祖多慧特别认真地向记者介绍“我们‘嘉’的备考联盟”,她试图从一个细节展现母校的不同凡响,不过,话锋一转,她本人的不一样却也连带着露了出来——“但是,我还是一直在4楼。可能是因为习惯,另外,这里也是我用心选的,我坐的区域储藏的主要是理科类书籍,借阅的学生相对较少,客观上为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坐在这里学习,我不纠结,因为身边没有爱看的小说类书籍。”

  祖多慧总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图书馆之外,她活跃于社团,参加支教、在咖啡馆打工;到银行、法院财务部、基金公司实习;她说,她不聪明,所以要努力。

  英国的研究生生活就要开启,更长大了一些的南平姑娘祖多慧说:“其实,我希望未来能在大城市工作,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一个幸福的家庭;然后,可以告诉我的孩子,妈妈年轻时不聪明,但很努力,所以拥有了。”

 

温暖世界的中国娃娃

  姓名:郭玉

  专业:国际经贸

  坐标:尼泊尔

  车轮动了起来,真的要离开了。攥着信的郭玉回望渐渐远去的孩子们,“永远忘不了,飞扬的尘土中,睁不开小眼睛,还努力挥手告别的他们……”

  这是在尼泊尔,距离首府加德满都20小时车程的偏远学校,她和他们相处了一周,在8.1级地震之后。临别时,孩子们给郭玉写了信,“让我回到家再看”,郭玉说,小小的他们在信里表达了谢意,感谢郭玉带去的帮助与快乐;他们还期待,郭玉未来能够再去看他们。

  央视在报道中称郭玉为“90后中国姑娘”,而在尼泊尔人看来,这个齐刘海的圆脸姑娘是温暖的中国娃娃。今年4月25日,当地发生8.1级地震,正在这里旅行的郭玉本可以马上离开这里,但她决定留下来,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义卖、募捐,然后用筹措来的钱款换成必须的物品,送到孤儿院,运进山区;她还上街查看危房,帮忙拍照,然后在集体焚化遇难者尸体的地方坚定信念:要在遇到中接受,随心而行;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人们夸她勇敢,熟识她的同学、校友说,这就是芋头(郭玉的昵称)啊,善良、无畏。郭玉承认,四年的嘉庚学院生活带给她更独立更自由的性格。她毕业于2014年,国际经贸专业。事实上,去尼泊尔前,她就辞了工作,并没有特别的规划,只是想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边走边看。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遭遇了地震,用她的话说,叫做“被经历挑中,那就随心而行”。

  在灾后尼泊尔待了近两个月后,郭玉又向着斯里兰卡、印度而去。她沿途淘石头,有故事的石头,然后通过网络,与喜欢它们的人分享。通俗地讲,她成了微商,“目前还算够自己生活以及行走”。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很少有人把生意做得像她这般,停停走走,随心随性。“当然,对尼泊尔来说,我只是出去走走。”郭玉的意思是,尼泊尔已经成了她生命里的特别。

  尼泊尔地震,震中在博卡拉,世界三大滑翔圣地之一。那里的教练总会跟体验者说:“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有用,飞不起来的。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等风来。”郭玉告诉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称她为“等风来”姑娘,听从心的声音,一切自有安排。

 

一枚帅哥插在牛粪上

  姓名:朱睿

  专业:广告

  坐标:新疆昌吉市

  圆口,布面,千层底,这是一双北京老布鞋。25岁的朱睿,一米八的大高个,他穿着这鞋,跷起二郎腿,不抖,不晃悠,就这么坐着。忽然,弯腰揩起地上的黄泥,在鞋面侧身打了个勾,对了,就是某运动品牌的那个logo。

  “因此,我觉得自己是全村最时髦的人。”朱睿所在的村位于新疆昌吉市,叫阿什里乡努尔加村,偏远广袤,没有网络,有点荒凉。对村里的其他人来说,拿黄泥现画logo的朱睿可不正应了那句流行语,“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事实上,这话只对了一半,朱睿确实能玩;但他已经和城里渐行渐远了——有谁见过一个城里人整天拿着铁锹铲牛粪?有时候,他还会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场面:屎山屎海——咳!简直是,太震撼,赶紧跳转一下画面:至少在一年多以前,毕业于厦大嘉庚学院广告专业的朱睿是高颜值的文青一枚……

  但他太能玩。2013年底,朱睿回到新疆,到离乌鲁木齐的家百公里外的村里办厂,生产有机化肥。在我们看来,这的确有点玩大了;朱睿坦言,他是在连“氮磷钾”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开始创业的,“但是,我考察过,新疆的有机肥行业比较落后,市场空间大”。朱睿自认,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年轻啊,能吃苦,学习快,一年不行再来一年。”他说,其实不仅仅是他,很多“嘉”的孩子都很会玩,“敢玩,能玩,但不瞎玩”。

  现在,快两年了,看样子挺行的。在占地约13亩的厂房里,朱睿既是老板,又是工人;从捡粪到制作化肥,从包装到销售跑市场,都由他一一把关。在住处,他的床头摞上了《有机肥的加工试用》、《有机蔬菜的种植》等书籍。种菜、养花都是要的,不然怎么试验自己产的化肥?要说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就是“现在土得不行,胡子也不刮,天天穿着迷彩裤加30元一件的衬衣。”

  当然,吐槽归吐槽。朱睿很清楚,“选的路不一样,或许同龄人们在金融、行政方面让我望尘莫及,但在农业方面我是一枝独秀。”《乌鲁木齐晚报》曾以“厦大90后牛粪淘金记”为题报道过朱睿,文章的结尾提到“厂房院子门口,种着几株月季,在阳光下晒得娇艳”,朱睿说:“这就是我用自己生产的肥料养的花。”

 

小老板送餐路上哭了

  姓名:张帆

  专业:旅游管理

  坐标:嘉园

  也是这样烈日炎炎的中午时分,一辆自行车驮着一筐外卖午餐,碾过炽热的路。“我赶着,要把每一份午餐准时送到位。可是,那天的订单实在太多了,一会上坡,一会下坡,我真的骑不动了;时不时又有打来电话催促的……”

  他哭了。他叫张帆,厦大嘉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三男生。也许并不用过于担心哭了的张帆会放了订餐人的“鸽子”,甚至放弃他自己正在做的一切。事实上,他同时还是掌舵着一家餐馆和一家零食店的老板。从14岁利用寒假卖春联开始,如果仅仅是因为“骑不动”就放手,他不会走到现在,不会走上学校的大讲台,讲述一个大学生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张帆这个老板,当得可太不一般。这是在家庭遭遇变故,陷入经济危机之时的一次破釜沉舟之举——还是大学生的儿子要把父母从扬州的家带出来,带到学校来创业。爸妈的忐忑不安,张帆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安抚;但,说他疯了的人还有很多。也许只有张帆明白,他不过是在一个看起来挺糟的时机开启了自己一直就有的梦想。换句话说,他有把握。

  譬如开餐馆的钱,张帆有。14岁到18岁,卖了5个寒假的春联;高考后的暑假,卖服装;大二时在餐厅打工……这些收入加起来,是6万元。张帆特别提到餐厅打工那一年,“我学到很多东西。我边打工就边思考,如果我也要在这里开一家餐厅,应该卖什么,选址在哪,如何宣传……在那一年里,一家属于我自己的店已经在脑海里构想出来了。因为,我是张帆。”

  2014年9月,餐馆正式营业。厨师一名,张爸,月薪8000元;全职服务员一名,张妈,月薪8000元;老板一个,同时要负责宣传、外送、制菜单等一系列经营、统筹、决策等事务,他是大学生张帆。

  当然,他最重要的任务还是上课,“可能是因为开店了,感觉很多课程和知识对我来说都很生动”。据说,张帆几乎从不缺课,“回首这几年,我觉得带着梦想而来,‘嘉’不会让你失望。”

  白天上课,饭点送餐;晚上经营新开的零食店;同时,张帆也在为一家网络旅游公司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这就是他每一天的安排。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做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用累与不累去衡量。”

  老师曾这样评价张帆,“他是一个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因此,张帆被列入了这次的特别报道,尽管他还有一年才毕业,但身边人都很清楚地看到了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