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欲将“恋爱”作为大学生必修课计入学分引发热议

[海峡导报]谈恋爱“必修” 奇怪不奇怪?

来源:海峡导报  导报记者 梁静 沈晓丽/文
2011-04-25

  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增添教大学生谈恋爱的内容,讲述爱情的三角形理论、爱的纠结、当爱已成往事、同性之恋等内容,教大学生如何学会爱自己、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维系爱和放手爱。未来,这门课还有望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并计入学分。

  据了解,近几年来,心理健康课已走进各大高校,成为普遍开设的选修课。但将恋爱课设为必修课并计入学分却是闻所未闻。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各界的广泛争议。对此,导报记者对厦门各大高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采访调查,发现“反对”的声音绝对淹没了“赞成”的观点。

调查

学生遇到的问题一半有关感情

  据麦可思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39%的被调查2010级大学新生表示自己目前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其中,“交异性朋友有困难”的新生占了被调查新生的18.7%。

  “并不是我不想恋爱,而是没有机会开始。”从没谈过恋爱的集美大学学生黄晓娜如是说。调查中,导报记者发现,有像黄晓娜这种困惑的学生不少。不少大学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在面对爱情时,往往会手足无措,顾虑很多,最后就不了了之。“拿不定主意,最后就让舍友们出主意,结果大家想法都不一样,七嘴八舌,特别是听到一些反对意见后,把自己搞得六神无主。”一大四学生说,大三时第一次面对爱情,当时的她一下子“蒙了”,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相对于大一新生,一些有感情经历的大三、大四学生坦承:谈恋爱过程中,碰到的困惑更是不少,比如说经常意见有分歧。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厦大大四女生小林举例说,女生爱耍小性子,男生就会抱怨:凭什么发脾气?而有的女生又很喜欢考验男朋友,双方就互相猜心思,把两人都搞得很累。

  据导报记者调查,谈恋爱目前在大学比较普遍。“印象中,没谈过恋爱的没几个。”厦大一大四学生小陈保守估计,她所在的班级至少有一半谈过恋爱。

  作为一名辅导员,福师大闽南科技学院老师张丽娜平时的工作就是与学生打交道。张丽娜说,目前大学生谈恋爱已经很普遍,平时学生遇到的问题中有一半都与男女感情有关,比如说闹意见、性格不合分手失恋等。

大部分学生质疑谈恋爱也得教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赞成将恋爱课设为必修课的人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学生反对为恋爱专门开课。“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引导男女生进行正常的交往也很必要,但把谈恋爱设为必修课并不合理。”采访中,学生反对的理由主要有六个方面。

  恋爱本就是两个人的事,若两个人发生了矛盾,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恋爱的形态千差万别,即使碰到同一个问题,不同恋人,处理方法也不同,并非是恋爱必修课能解决的;

  将恋爱作为必修课强制实行,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定是白痴的行为,大学还是提倡自由恋爱的。不过,鼓励、引导男女生进行正常的交往并提供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助辅导是可以的;

  恋爱是很私密的东西,没法公式化或者在公共场合讨论;

  大学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人要吃饭一样正常,没有必要给予过分关注;

  爱是与生俱来的,又不是学习能学到的;

  大学谈恋爱是人生正常且重要的一个经历,是年轻人积累情感经验的一个最佳时机。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家长对于这个年龄子女的引导不多,一些家长自身并不能适应和接受子女谈恋爱,更不要说指导孩子怎么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上一辈以及所谓官方学校所给的指导太空泛,并不适合年轻人,所以这个问题不是靠开设课程能解决的。

三大疑问

专门开课讲,会不会太奇怪?

  “将恋爱课设为必修课其实也未尝不可。”黄晓娜说,虽然现在有很多同学都在谈恋爱,但很多人并不懂得如何处理恋爱时遇到的问题。“我甚至看过有人谈恋爱时不小心怀孕,最终宁愿放弃学业早早为人母,我想这样的人有必要让老师来教一教他们。”而对于像她这样从没接触过恋爱的人,她也希望通过老师的讲解能知道一些至少“从理论上看”是正确的知识。

  采访中,不少受访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愿意接受一些谈恋爱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技巧,但是专门开课来学,会不会觉得“太奇怪”。就算是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主动去选修,感觉上都有点不好意思。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厦大外文学院辅导员詹伟峰老师认为,恋爱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很重要。谈恋爱,好比找工作,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说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何与恋人交流沟通、如何处理失恋等,而这些内容学生也愿意了解。

  “但在引导方式上,不一定要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可以通过讲座、主题讨论课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詹伟峰说,谈恋爱毕竟是很个人的事情,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谈恋爱,一来老师拿不准,二来学生也会觉得很奇怪。

恋爱课教学标准,如何界定?

  集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巨东红认为,恋爱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标准,它的教材本身就很难设定,况且恋爱与英语、语文等人文素质课程不一样,它属于个人成长部分,如果将恋爱课列入高校必修课程,不但不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而且还会引起师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恐怕会影响到其他必修课程的设置。

  此外,学校目前已开设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必修课中已经有了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方面的内容,如果再开恋爱必修课,会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所以这一做法值得商榷。

  在寻求帮助手段上,学生辅导员张丽娜认为,如果学生遇到感情问题,可与辅导员交流沟通、让心理老师辅导,或找同学朋友倾述,通过这些方式取得的效果会比强制学生统一上必修课来得好。

同性恋,有必要课堂上讲吗?

  据媒体报道,此次北京高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征求意见稿)中,谈恋爱这一讲还将讲到“同性恋”的内容。提到“同性恋”,有不少学生质疑:同性恋,有必要特意讲吗?

  对此,学生观点不一。厦大大三学生小刘认为,目前中国早就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吁给予同性恋者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同性恋作为爱情的一种,虽然极其小众,但让学生了解一下,也未尝不可。

  不过反对者则认为:同性恋在目前还算是“比较异类”,把它直接拿到课堂上讲,是否会有“怂恿”的嫌疑?就算同性恋不算异类,更没必要当成异类再特意来讲。

  根据征求意见稿,此次三角恋也是授课内容之一。而这种看似畸形的恋情在大学里也确实存在。某高校学生小汤目前就陷于三角恋中无法自拔,她的恋情在别人眼中不被理解,甚至常常被评头论足,但她自己却不以为然。因为两个男朋友对此事都心知肚明,而她也总觉得“到了该解决的时候再说吧”。

  对于自己的情况,小汤认为没必要去上专门的课来“启发”或“教导”自己。“这本来就是三个人之间的事,教材的条条框框要是能帮我解决问题的话,那社会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有婚姻问题,感情这事说不清楚,老师也没法教,我觉得这事只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

专家解读
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更重要

  郑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关于大学生谈恋爱这块内容,其实目前厦门高校都有开设相关的选修课,比如说心理健康课的相关章节就有涉及这块内容,校内的一些讲座也会谈到这块内容,只是没有单独列块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学习。

  如今,大学生谈恋爱已是一常见现象,谈恋爱过程中,双方都是独特的个体,当走到一起必然存在差异,此时的差异可能就会以冲突体现出来。个体内在是否和谐,是否接受自己是很重要的。个体的心理健康是健康恋爱关系的基础。

  我个人认为,谈恋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差不多,是人际关系问题的一种,多是由于 “不健康的心理”而导致。恋爱过程会暴露个人心理上不成熟的地方,但恋人双方只是互相提供了一面镜子,让其自身的特点显示得更清晰。

  谈恋爱,最关键的一点是双方都要接纳自己,这也是健康的人的一个表现。两个很“能接纳自己”的人谈恋爱,他们也会吵架、冲突,但出现问题后,他们会积极解决,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一起成长;两个“不健康”的人一起谈恋爱,就会出现互相控制、互相排斥、互相依赖等恋爱关系,这就注定一开始,双方的地位就不平等,从而导致无法出现健康的恋爱关系。

  是否专门开一门课程教大学生谈恋爱?答案应该是依据学生的需求而定。但恋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没有标准的谈恋爱模式,如果有开相关的课程,要谈的重点其实不是恋爱技巧,而是更多地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协助学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从而做到接纳不完美的恋爱对象。

  导报记者 梁静 沈晓丽/文 张向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