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独“嘉”记忆】未曾离“嘉”

来源:“校庆杯”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撰稿:管理学院 周诗雨  摄影:资料图/肖鸿溪 黄华薏 王浩之 庄剑杰 朱鲜艳  
2019-02-18


  我与“嘉”的缘分并不是从大学生涯开始的,在我仍埋头于高中课程的时候,就已经在学姐学长的口中有所了解。当时的我对学长学姐们坚定的选择甚是疑惑,直到我亲自踏上这方土地,才豁然开朗。
 
  厦门,对我来说是一处陌生的土地。不同的天空、不同的口音,甚至是路人陌生的脸庞,离开舒适区的恐慌瞬间如潮水般涌上,我的新鲜感渐渐消磨殆尽。在不知所措之际,“嘉庚学院”的标牌犹如救命稻草将我打捞起来。陪同的老师亲力亲为,一路带队,在去往校区的途中与我交流了许多,慢慢缓解了我的不适。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虽然离开了我的小家,但我正在缓缓靠近一个温暖的大家。
 
  习惯了高中的生活和相处模式,学姐学长的主动热情令我诧异。学姐介绍学校,学长则耐心地帮助我提行李,原先有些疲惫的母亲这时也提起了精神,我看见她眼中的担心慢慢消失,在一来一往的聊天中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根据通知书上的步骤完成入学手续以后,我便和父母走向宿舍,迎面向我投来的是新生们赞赏、欣慰、高兴、激动的表情,无不表达了对这所学校的满意和对未来的期待。
 
 
  与“嘉园”美景同样闻名的是“嘉园”的美食。北区食堂在迎新日略微拥挤,使我些许迷失了方向,在我手足无措之际,又是亮眼的橙色开始为我提供帮助,“同学,来这里排队吧。”
 
  食堂阿姨笑吟吟地看着我,看出我有些许犹豫的表情,便接过我的餐盘,为我介绍起近日的菜肴。她端着铁勺一层层铺上,直到把整个餐盘铺满,才向我递过来。笑着对我挥了挥手,又目送我走远。母亲看到我端来的餐盘,这样实惠的分量让她颇为诧异。在一路的体验中,这些温情又体贴的细节一点点突破我的防备,也在一点点消除母亲的顾虑,我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也在悄然升起。
 
 
  离别的时间终于来了,母亲捏着学校赠送的车票,与我站在树荫下等待末班车。记得高中寄宿时期,临别时母亲总有千言万语要嘱托,怕我一个人待在学校不适应、担心学校的伙食不好、害怕学校宿舍环境差……但这一次,她只是语重心长地让我珍惜学校的资源与环境,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条件,不断地提升自我。虽然她仍是喋喋不休,但神情却不同了,褪去了以往的种种担忧,取而代之的是鼓励与期待。
 
  随着分别的临近,离别的苦涩也伴着母亲的渐行渐远溢上心头,离家的真实感也在迫近,我愣在原地,看着那辆载着亲人的车慢慢驶出视野。突然感到从鼻尖涌上眼眶的酸楚,我低着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此时,身后的脚步声渐渐靠近,身穿志愿服的学姐走到我的身旁,轻柔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不要难过了,学妹。虽然你现在离家,但在这里你依旧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给学子家的温暖,这是嘉庚学院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或许外人听起来,觉得学校与家始终是两个无法比拟的概念,但事实上,在所有师生的努力之下,家和学校的距离已经在短短一天之内,在我的各种感官体验当中逐渐缩短。
 
  在我的学姐学长坚定地填志愿单时,我有疑惑。当老师真挚地给我推荐时,我有疑惑。但是,当我踏进这方土地,真正开始我的体验与学习时,这些疑惑烟消云散。嘉庚学院的风景与美食,校风与人文关怀让这所年轻的学校颇有盛誉。众志成城之下,“嘉园”被打造成一所别具一格的学校。
 
  第二年的我也选择了加入志愿者队伍,那份毅然决然的心,也开始助力我传播“嘉”的温暖。当我再次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便发现,实际上,我未曾离“嘉”。
 
  (注:文章略有改动,本文为“校庆杯”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
 
  编辑:传媒中心 孙雪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