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力诺瑞特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下简称“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决赛在山东大学落下帷幕。本届大赛我校斩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获奖数量和综合成绩连续三年位居福建省高校第一,获奖数量连续四年居全国独立学院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已成为福建省唯一连续四年(自2018年以来)晋级全国节能减排竞赛决赛的高校,累计晋级决赛及国赛获奖项目数量均为福建省高校第一。今年我校也是福建省唯一晋级全国决赛的高校。
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廖颖敏教授指导,由刘小筱、窦诗童、沈彦、马锡淼、刘御景等学子共同完成的作品《开源节“榴”——新型磁性榴莲壳吸附剂的研制及配套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获得全国二等奖。该作品基于“以废治污”理念,针对水污染问题开发了新型磁性榴莲壳吸附剂,有效解决了废水污染与废弃物堆积的环境问题。
三等奖作品《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节能环保养殖舍的PIDC新风系统设计》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鸿辉副教授和机电工程学院蔡文昌教授联合指导,由李浩、杨鹏、方宇鸿、严子泷、葛洋、唐生丽、陈妤佳等学子共同完成。该作品针对家禽养殖舍的环境及能耗问题,创新性地设计并研发了一种可用于家禽养殖领域的节能环保新风系统,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养殖舍的温度控制效率及空气质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等奖作品《低值可回收物先行者——基于“新限塑令”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处理装置》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鸿辉副教授和陈斌博士联合指导,由孟馨、洪嘉阳、蔡斌杰、陈韦锟、姚佳妮、陈雨蒙、王傲等学子共同完成,针对一次性塑料餐盒这种低值可回收垃圾,设计研发了回收处理装置,助力“新限塑令”,实现塑料循环经济。
三等奖作品《落叶净水——改性树叶吸附重金属的水处理装置设计》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振华副教授指导,由郑泽龙、王浩冉、林佳慧、陈乔斯、李勇航、夏语璐等学子共同完成,针对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设计并研发一种以改性树叶为吸附剂的重金属废水预处理装置,不仅实现了落叶的废物利用,且显著降低了重金属废水综合预处理成本。
三等奖作品《助力碳中和国家战略:基于电子产品塑料垃圾资源化社会调研的高校试点探究》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斌博士和王鸿辉副教授联合指导,由郝菁、王怡灵、纵宇欣、宋丹硕、周轩宇、王熙等学子共同完成,针对电子产品塑料垃圾问题开展大量调研,创新性提出了校园试点解决方案,助力碳中和国家战略。
据悉,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权威学科竞赛,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遴选的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项目赛事之一。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14所高校报名参赛,累计提交作品5201件,参赛高校及作品数量、参赛人数均再创历史新高。经国赛专家评审,最终共有10件作品被评为特等奖、112件作品被评为一等奖、121件作品被评为二等奖、1035件作品获三等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届国赛决赛主要采用学生线上答辩,评委线下评审的方式开展。
我校节能减排竞赛由校企校地合作部指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具体组织承办,竞赛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能源”。自2020年11月启动以来,我校节能减排竞赛历经了半年多的宣讲动员、组队培训、项目孵化、赛事辅导、学校初赛、决赛等环节,推选出15项优秀作品参加国赛。在暑期全国决赛备赛阶段,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线上集训。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最终我校学子在国赛中再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我校获奖情况
项目 |
队员 |
指导老师 |
奖项 |
《开源节“榴”——新型磁性榴莲壳吸附剂的研制及配套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 |
刘小筱、窦诗童、沈彦、马锡淼、刘御景 |
廖颖敏 |
全国二等奖 |
《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节能环保养殖舍的PIDC新风系统设计》 |
李浩、杨鹏、方宇鸿、严子泷、葛洋、唐生丽、陈妤佳 |
王鸿辉
蔡文昌 |
全国三等奖 |
《低值可回收物先行者—基于“新限塑令”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处理装置》 |
孟馨、洪嘉阳、蔡斌杰、陈韦锟、姚佳妮、陈雨蒙、王傲 |
王鸿辉
陈斌 |
全国三等奖 |
《落叶净水——改性树叶吸附重金属的水处理装置设计》 |
郑泽龙、王浩冉、林佳慧、陈乔斯、李勇航、夏语璐 |
李振华 |
全国三等奖 |
《助力碳中和国家战略:基于电子产品塑料垃圾资源化社会调研的高校试点探究》 |
郝菁、王怡灵、纵宇欣、宋丹硕、周轩宇、王熙 |
陈斌
王鸿辉 |
全国三等奖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