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 共筑“嘉”梦】巫春洲:让“黑咖啡”香飘嘉园

撰稿:传媒中心 甘丽红 学生新闻社 吴丹妮  
2015-07-27

  桌上虹吸壶的水已经开了,咕嘟咕嘟直冒泡泡,待下壶的水都上涌到装着咖啡粉的上壶时,整个办公室里就充满了醇厚的咖啡香。

  在学校为巫春洲提供的独立办公室里,他和学生隔着办公桌坐着。在这里,学生倒像是来访的贵客。只见巫老师起身,拿了两个马克杯,倒入了新煮的咖啡,随手拿了一小包糖和一小盒植脂奶给学生,而他则喜欢喝略带苦味的黑咖啡。

  “找巫老师有咖啡喝,他泡的咖啡很有味道。”就这样子,巫老师和他的咖啡香在同学们中慢慢传开了。然而学生喜欢他,不仅因为他煮的咖啡好喝,更因为在喝咖啡的时候,他们还收获了精神食粮——除了答疑解惑,巫老师也和他们聊人生,聊生活。

  巫老师有着自己的坚持,就如他喜欢喝黑咖啡一样,坚持咖啡原来的味道。他说:“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要有自己的味道。”

她,很尊重老师

  “来嘉庚不是我生涯规划的一部分,这是美丽的巧合。”几年前,在和一位厦大到台湾中央研究院交流的博士候选人的交谈中,巫老师第一次听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当时的他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到这里工作,只是有了这么一个记忆:那里以学生为中心,很人性化。

  2014年,巫老师想到大陆发展,他想到了嘉庚学院。而当与“嘉”人打过交道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面试时,会计系主任史继坤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嘉”印象,“从史主任诚恳的态度中,我知道这是一所很尊重人的学校。”

  “受尊重”是到我校任职一年来巫老师的最大感受。他说学校在工作生活上对老师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尊重。他有这么一个切身经历,刚来我校的时候,他的公寓浴室的水龙头水压有问题。而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学校相关部门马上进行了处理。他说:“我们提的意见,学校能采纳,而且执行力很高。学校很尊重老师,真的很了不起。”

  除了对老师的尊重,巫老师还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嘉庚对学生的尊重,是大多数学校都不容易超越的,她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环境。老师和行政人员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而服务的。这真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的。”在他看来实践教学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他,授人以渔

  巫老师的课跟会计系其他老师的课不一样,他用的教材是英文原版教材。对于会计系的学生来说,这是先例。因此,开课第一周,有不少学生因为教材的缘故退选了。

  “这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对于同学们的选择,巫老师表示尊重,但他同时坚持自己的做法。“我这样做风险很高,怕同学们会反弹,但我想试一下。”一开始,他考虑过学生会因为教材难、教材费用高的问题而放弃这门课,但他还是认为,财务会计领域的专业理论和学问,大部分是舶来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能让学生更容易取得第一手资料与信息,学好英文对同学们以后升学、找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巫老师说自己很幸运,“因为学校愿意以比较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支持我的做法。”而让他更为欣慰的是同学们的积极反馈。在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在评教中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老师良苦用心终有一天大家会明白的”、“老师认真负责,除了学到了知识,老师的观点也对我以后的思考产生了影响”、“最喜欢的老师,没有之一”……

  在财政金融系学子蔡豪幸眼中,巫老师是一位授人以渔的老师。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课堂上巫老师带着自己上大学时做的笔记给大家传阅。“满满的笔记、工整的笔迹、认真的总结,看上去很清晰很舒服。这让我知道做笔记应该要这样做。”自从翻阅了巫老师的笔记后,蔡豪幸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做笔记。

  “重启发比给答案更好。”巫老师认为,未来,年轻人有更宽广的国际舞台,这要求他们要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因此,他很重视对学生国际观和知识广度的启发。如何启发学生,他还会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课后,巫老师也很乐意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喜欢咖啡的他,经常为水上音乐广场咖啡厅、图书馆咖啡厅的经营团队提供建议。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张凯是“水上啡”团队的负责人,他上过巫老师的课,向他取过“咖啡经”。“精简菜单,做招牌产品”,巫老师这么建议他。张凯透露,在他的指导下,水上音乐广场咖啡厅越来越受同学们欢迎。

  对于学生的评价,巫老师淡然地说:“同学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我有好多东西想教。”

他,在科研中寻找乐趣

  在经管大楼保安眼里,巫老师是这栋楼里最早来和最晚走的人。每天早上不到七点他就到办公室了,而且经常待到晚上11点多。

  在办公室,巫老师做最多的事是读书、做研究。他说:“科研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大学开始,喜欢读书的他发现,在阅读科研资料时,可以收获不少新的知识。在一些人眼里很难的科研选题过程,在他看来,则是一个一个很有乐趣的搜索过程,“Research(研究),其实就是不断搜索的过程。”

  如何获得科研选题,巫老师有自己的方法——阅读国际期刊。现在,他还订阅了JF期刊(金融学三大期刊之一)。他表示:“多了解一些科研动态,可以看看别人写的有没有什么不足,自己能不能突破。”

  巫春洲的老师曾跟他说过,“很少工作是老板给你薪水让你成名的,但教师却是其中一个。因为当你有了科研成果,成名的更多是研究者本身。”对于这一点,巫老师有着切身的体会。过去10多年间,他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或与SCI同级索引收录的期刊杂志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由于有比较多的成果,还有SSCI收录的期刊杂志找他当编审。

  成名并不是巫老师的最终目的,对于他来说科研也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方式。他认为中国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从事科研工作就是立言的一种表现。“大学老师如果不从事学术研究,那么教育出来的学生的知识就可能不太饱满。没有进货,哪里可以永久出货呢?”

  来到我校后,巫老师发现学校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他表示,“我很期待。天时、地利、人和,已经没有理由让我不好好地做下去。”

他,传递正能量

  “要惜福,心存感激,做个透明人……”这是巫老师对自己的期许。对于做个透明人,他的理解是,做好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问心无愧。

  与巫老师打过交道的人,大多认为他很亲切,跟他聊天很舒服,因为他会给你不同的视角。财政金融系的学生胡文馨之前选过巫老师的课,除了学业,巫老师也会和她聊人生、聊规划。“他很热心,我们和他在一起时,没有年龄的跨越感。”今年春假,巫老师还作为东道主,接待了赴台湾自由行的胡文馨等同学。

  在同事的眼中,巫老师很敬业,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人。而巫老师谈起同事时,则是满怀感恩。“同事们对我好到没话说。刚来的时候,他们帮助我适应新环境,连如何交水电费等细节都不落下。”

  其实,刚到我校工作时,巫老师发现台湾和大陆在用语上还是有些不同。他很细心地做了两地用语的对照表,比如,“固体胶”台湾的对应用语是“口红胶”。经过一年的时间,他已经习惯了大陆的用语,偶尔他说起口红胶,同事们也都听得懂他在说什么。对此,他说:“跟他们在一起,有一种互相尊重的感觉。”

  现在,巫老师已经没有了初到新环境时的不适,他能清楚地知道学校周边哪家咖啡好喝。喜欢旅行的他,也会到学校周边走走看看,更深地了解自己足下的这片土地,他说:“这也是我的‘嘉’,我想进一步了解她。”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