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提高警惕 远离诈骗陷阱

撰稿:学生新闻社 林静 黄冬驰 沈燕君  
2009-04-27

  “咦?我没去过这里,怎么会花这么多钱?”你是否也曾收到过此类催款短信,此时你必须提高警惕,因为你遇到的正是短信诈骗陷阱。高校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诈骗案件频发的节假日,同学们更应该提高警惕,以防范为主,远离诈骗陷阱。

  谎报孩子受伤 家长应多方求证

  4月19日,我院管理系08级陈同学的家长就接到这样的电话,称陈同学胃出血,需要汇钱进行抢救。陈同学父母十分紧张,马上与管理系老师联系,得知陈某没事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诈骗陷阱。

  陈同学的遭遇并非偶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同学、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新闻传播系08级的林同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林同学的父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先打电话给孩子,如果电话没办法打通就再打电话给学校核实情况。”据记者了解,大部分家长还是会保持理智的态度,等到学校核实情况后才汇款。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爱护孩子心切,一听到孩子受伤就汇款,这就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最近,还出现了一种通过复制电话号码骗取信任,进行诈骗的方式。诈骗分子可利用电脑软件将来电显示号码改为学生的电话,骗取家长信任后,再利用“出车祸”、“生病”、“急用钱”等借口进行诈骗。
 
  防骗攻略:新闻传播系行政秘书兼辅导员付胜勇提醒同学们,要将这一类诈骗现象告诉家长,让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联系学校老师,确定是否属实,不要贸然汇款。南太武派出所李金锋大队长提醒大家,要注意保管好平日社交联络信息资料,以免被人窃取,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遇到这类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将手机电话回拨过去,以防不法分子利用“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行骗,同时可向福建省公安厅“猎狐办”的10639110信息平台举报,帮助侦破案件。报案方式为发送短信“诈骗信息的电话号码*诈骗内容”到10639110。

  中奖短信 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一日,我院07级赵同学收到一条中奖短信,声称有3万元奖金要赵同学去领取。虽然心有疑惑,但是受不住3万元诱惑的赵同学按照短信中提示,将1000元所谓“个人所得税”汇到指定账户,但就再也没有了下文。此时,赵同学才反应过来上当了。“当时也没有多想,就觉得钱满多的,拿1000元换3万元觉得满值得的!”赵同学十分后悔当初的莽撞和贪心。

  除了中奖短信外,有的同学也曾收到所谓银行卡透支或是银行卡被盗取需要申请密码保护的短信。若你信以为真,那么就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了。新闻传播系的李同学说,自办理中国银行信用卡之后,不久就收到了诈骗信息。“我本人一直在学校上课,怎么可能去外地消费呢,肯定是假的。”李金锋队长说,如果同学相信短信内容,拨打电话询问,对方就谎称自己是某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要同学持卡到ATM自动取款机输入密码进行查询,设置所谓“防火墙”保护等操作,实际上是进行转账诈骗。

  防骗攻略:法学院吴加明老师说,防范意识很重要,不要老想着天上有掉馅饼的事,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银行也提醒,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拨打银行固定客服电话查询。银行卡背面就印有发卡银行的热线服务电话。同学们还可以将短信转发到警方免费虚假短信报警专号10639110或拨打110电话报警。

  订真的来假的 网上购物三思而后行 

  “以前也经常在网上购物都没出什么问题,可是……”08级的郑同学正为网购的事发愁。原来郑同学在网上买了一台数码相机,钱汇过去之后对方发来货物,郑同学一看,这台相机又破又旧,显然不是自己选的那台。可是当她再一次打电话过去时商家已无法接通,郑同学花了几千元换来一台几百块钱都不到的旧货。

  诈骗分子不仅在同学们网购时设下了骗局,也常利用QQ进行诈骗。去年,张同学在网上认识了一名陌生人,两人相谈甚欢。张同学想要找实习单位,这个陌生人便自称可以帮张同学找。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份工作,陌生人找了很多的借口,例如:工作的保证金、住宿费等,变相地向张同学要钱。等到张同学意识过来时,已寄出了几百元钱。“聊了几个月了,就比较相信他了,也没想那么多。”

  李金峰大队长说已发生过多起类似案件,但由于网络虚拟性破案的难度较大。“同学们应该加强自我的保护意识,在网上应防止真实资料的外泄,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防骗攻略:凡事多留个心眼,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到正规网站购买商品,首先应确认该网站的正规性,可核查网站上的电话号码。正规网站的客服电话一般是固定电话,而虚假网站的客服电话一般是私人手机号或网上号码。同学付费最好使用支付宝等,保证付款的安全性。在付款时,最好不要在公共机房(如网吧等)进行网上银行的操作。

  上门推销 小心谨慎避免上当

  08级的李同学想找个工作,锻炼下自己。某日,宿舍来了个自称宝洁公司工作人员的销售代理,想要在学校里找个同学代理推销海飞丝。李同学和舍友一商量,决定大家凑点钱买下他的产品再去向同学们推销。“觉得销售满锻炼人的,就决定做了。”李同学告诉记者。于是李同学和舍友每人出了600元钱购买了那人的产品。那个自称是销售代理的人拿来了产品让她们验货,她们看后觉得没问题,就把钱付了。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除了验货的那瓶,其余的都是假的。想要找那个人要回钱,却也是为时已晚。

  在记者采访中,也有很多同学反映,刚学时,常有人到宿舍征订报纸、杂志,订的时候付的是一年的钱,结果只送了一个学期,有的甚至连一次都没送过。

  防骗攻略:李金峰大队长建议,类似这种销售诈骗经常发生在开学后一两周内,尤其是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因为新生对学校情况不熟,比较容易受骗。因此对上门推销的人,同学们不要轻信,要积累生活经验与常识,多质疑。有需要订报纸的同学,最好自己到邮局订,以免上当受骗。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