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厦大嘉庚学院。
对于厦大嘉庚学院的一些学生来说,嘉庚缩短了他们和世界的距离,为他们打开“世界之窗”——过去十年来,不断有嘉庚学子从这所大学走向世界各地。
事实上,这源于嘉庚学院“开门办学”的理念——从2003年创办,嘉庚学院一直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嘉庚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嘉庚学院已与海外20多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
不过,这所大学并不是仅仅提供这一通道,某种程度上,嘉庚过硬的教学质量、外向型的办学理念,也助力学生的“飞翔”。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嘉庚学院走向世界,他们的优异表现,也为嘉庚学院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广泛认可。
今天,我们为您介绍两位走出国门的嘉庚学院学生。
张皓:嘉庚学院让我享受到动手的乐趣
张皓。
张皓2009年毕业于厦大嘉庚学院艺术系,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他现在在厦门某高校任教,他说,是嘉庚学院的实践教学理念,让我走到了日本筑波大学。在日本,筑波大学的排名可进前十。
事实上,在到嘉庚读书之前,张皓没有出国留学的打算。他最终走出国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己的老师、厦大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郑兴的影响。“郑兴就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张皓说,他做事特别认真,专业知识很丰富。“爱屋及乌”,张皓因此对留学日本产生向往。
对于这一点,郑兴很肯定地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的确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上课的方式、内容,课上分享的经验,的确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学生。”
申请国外高校的一个关键是:拿出导师认可的作品。张皓被筑波大学录取,就是凭借两个作品,即助他“一臂之力”的是他设计的艺术设计系网站、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新闻在线》栏目片头等作品。
张皓说,这两个作品的诞生的源头,还是母校嘉庚学院。他说,嘉庚学院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把学校需要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放心地交给学生。正是借助这个平台,张皓设计的这两个作品都被学院采用了。
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的课程设计也让张皓印象深刻,“总是跟国内外大赛紧密结合”。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可以拿着课堂作业去参赛,张皓的不少同学就是凭着课堂作业拿下了国际大奖。
张皓后来在筑波大学如鱼得水,有嘉庚学院教给他的实践动手能力。留学第一年,张皓就因为参与《蓝莓园设计》项目在《东京新闻》上亮相。张皓说,当初做这个项目时,从讨论、图纸设计到去农场实践制作,所有的过程我们都要参与。但是,这并没有难倒他——他的母校嘉庚学院,一直很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学年还安排了两周的实践教学周。
在日本,这位中国年轻人还把嘉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带到了日本,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曾四次到地震灾区、海啸灾区当志愿者;他当选亲善大使,担负起为日本的中小学生讲解蒙古文化的使命。
张皓说,这种习惯也是在嘉庚养成的——在嘉庚,诸如支教、无偿献血,也有“小绿”(校内公共自行车)等活动层出不穷,我们从中学到一点:服务社会是公民的责任。
因为成绩优异,科研项目做得红红火火,又热衷公益事业,2012年,张皓获得了筑波奖学金。在有着130年历史的筑波大学,拿到筑波奖学金的留学生寥寥无几。当年,筑波大学艺术设计系也仅有张皓一人拿到了这个奖学金。
10月20日,是嘉庚学院十周年校庆,张皓计划和同学们一起骑着自行车逛校园,去那些曾经去过无数次的地方。
左凌玉:嘉庚学院让我变得自信
左凌玉。
和张皓进入嘉庚学院之后才有了留学梦不同,厦大嘉庚学院国际经贸系2013届校友左凌玉在读大学之前就立志要出国留学。
高考后,怀揣着留学梦想的左凌玉带着上了本一线的高考成绩,毅然选择了嘉庚学院——高考志愿填报时,她详细了解嘉庚学院,发现它有很多对外交流项目,其中的“2+2”项目(两年在嘉庚读书,两年到与之合作的国外高校就读),尤其让她感兴趣。
时至今日,她丝毫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在嘉庚学校读了两年之后,2011年,左凌玉通过“2+2” 合作办学项目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金融和商业经济学专业就读。
在左凌玉看来,嘉庚学院让她受益匪浅的是: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形式。
在嘉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有很多看得到的,譬如说,嘉庚学院推行的教师答疑制度,让左凌玉和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她说,“我课后很喜欢去找老师们。有时是在答疑时间去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有时是知道老师在办公室,就去和他们聊聊。”知道她想出国留学,老师们也经常会给左凌玉一些建议。
嘉庚学院的国际班,帮助左凌玉解决了语言这个拦路虎。国际班推行全英文教育,听说读写全都是英语,在国际班学习期间,左凌玉语言运用能力突飞猛进。
除了国际班,嘉庚学院还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当年,左凌玉的老师、嘉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林淑蓉推荐她去参加9·8投洽会的志愿活动,负责接待了一位德国教授。左凌玉说,这类活动不仅检验了她的英语水平,也让她有更多的热情去学习英语。
左凌玉不知道的是,这是老师的“运筹帷幄”。林淑蓉说:“我们会尽量根据学生规划为学生推荐实践机会,譬如说,我们知道左凌玉想出国深造,就尽力为她创造国际交流的机会。像9·8投洽会这样的场合,她就可以积累与外国人交流的经验。”
在嘉庚学院,左凌玉不仅圆了留学梦,还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她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的名单中也必定有她。不仅如此,她主持过英语演讲比赛,参加过超级主持秀,还加入了系辩论队,夺得了学院辩论赛冠军。
这样的左凌玉是自己不曾想到的,她说,事实上,高中时,我比较内向,不善表达。
她认为,自己大学的“判若两人”是嘉庚学院带来的——到了嘉庚,她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每次经历都能收获掌声,慢慢就有自信了。
2012年,左凌玉在纽卡斯尔大学接待了去那里访问的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王瑞芳看到的是一位成熟的嘉庚人,左凌玉告诉他:“很感谢嘉庚学院给了我留学的机会。现在,我就是要好好学习,这不单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嘉庚学院。在国外,我不仅代表着我个人,也代表着嘉庚学院。”
左凌玉也确实做得非常出色,她以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等学位,还拿到了该校联合培养生一等奖学金。本科毕业时,她收到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兰卡斯特大学及纽卡斯尔大学硕士课程金融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她选择前往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微说”嘉庚学院 选登】
报到第一天,院长来宿舍视察,看见我在玩电脑,教导我要好好学习……四年后,我作为优秀毕业生毕业了,院长我真的好好学习了。
——@丰庭9-306舍长
一晃入学10年了,还记得当初刚踏进嘉庚时学校的模样。从2座教学楼4个宿舍园区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母校越发繁荣美好!生辰快乐,还是会每年回去转一转感受变化的校园和没变化的记忆的。
——2003级学生ZZ
作为嘉庚学院的第一届中文系学子,毕业6年,历经社会磨练之后感慨颇深,从初进嘉庚对荒芜环境的嫌弃,到离开嘉庚对美丽母校、深厚师恩、淳淳友情的依依不舍,怀念至今。嘉庚我爱你,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象牙塔生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依然会选择你。
——2003级学生 张习旻
2006年,与您相遇,于是,我拥有了一群又一群真挚的孩子。2012年我再次开始求学之路,我离开了“嘉”,而我先生进入了“嘉”。在这个可以让心灵诗意安居的地方,我们的小家幸福沉浸其中。祝福您——我们的“嘉”,稳健而执著地迈向每一个目标!
——胡永红
【微提醒】
邀您用140个字
微说嘉庚学院
嘉庚的校友们,校园里有没有哪个人、哪件事让你至今难忘?快和@厦门日报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说说你们和母校的故事吧!精彩故事还将刊登在《厦门日报》上!
本报通讯员 朱国财 本报记者 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