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表彰两个“挑战杯”国赛三等奖团队

撰稿:学生新闻社 王浩之 孙倍权 李熠 吴丹妮 学生科创中心 郑凯彬  摄影:学生新闻社 杨喜童  
2013-10-28

  在今年第13届“挑战杯”国赛中,我院有两支队伍获得了三等奖,我院也是福建省唯一获得“挑战杯”国赛奖项的独立学院。10月25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仪式暨“小挑”创业计划竞赛宣讲会在主楼群3号楼小报告厅举行,两个获得国赛三等奖的团队受到了表彰。

  副院长戴一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卢昌义、会计系系主任史继坤、学工部部长姚祖婵、团委副书记张媚等出席了表彰大会。

  今年“挑战杯”省赛,我院收获了全部六个特等奖中的三个,占据了特等奖的半壁江山。在国赛中,我院学子再接再厉,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范朝阳率领的BLUE团队的项目《基于城市污泥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和国际经贸系傅泽栋率领的以勒团队的《跨国汽车公司价值链在华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获得了国赛三等奖。以勒团队还参加了国赛闭馆质询阶段的比赛,全国只有不到5所独立学院获得这样的资格。“成绩让人骄傲,成绩让人兴奋,成绩让人陶醉,若此刻有酒应当举杯同贺。”在表彰大会上,戴一峰副院长如是说,“我们不要忘记指导老师、活动策划者和组织者这些幕后英雄。”

  戴一峰副院长表示,“挑战杯”与其他赛事的不同在于覆盖面广,需要有效结合各个专业,跨学科组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术科研、专业技术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创新、团队和挑战的精神。“挑战杯”与我院一以贯之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致的,全体师生应该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积极参与“挑战杯”的比赛。“所谓挑战,是超越自我极限,是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渴望。人生应勇于突破,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戴副院长谈了他对挑战杯的感悟。他还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大家要继续接受挑战,而不是躺在成绩的轮椅上。

  获奖代表傅泽栋谈了他对“挑战杯”的认识:“想要参加‘挑战杯’并取得成绩的同学,最先要弄清楚自己想挑战什么。这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我曾连续读了三篇关于跨国汽车公司价值链的文章,提出了这个课题,并和自己的团队做了出来。”据悉,他和他的团队已有新的项目,准备再次参加“挑战杯”。

  对于“挑战杯”,团委副书记张媚这样评价:“它并不像一场晚会,看过去就结束了,它需要后期的投入与付出。它需要同学们静下心来,去调研,去虚心求教;需要整个团队一起熬夜甚至通宵来完成作品;需要同学们花很多的功夫,它会消耗你大学的四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的时间。但一旦走上这条路,走到最后,收获也是巨大的。”

  接下来,“小挑”校赛将展开。表彰大会之后,学生科创中心的赛事组织者详细地介绍了“小挑”的作品分类及要求、赛程安排、报名须知等内容,并一一解答现场同学的疑问。

编辑:传媒中心 朱国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