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机器人实验室做实验。(朱鲜艳 摄)
打印技术创新实验室。(朱鲜艳 摄)
日语系海外调研组零距离体验日本传统曲艺 “能乐”。(吕燕婷 摄)
同学们在安徽宏村写生的作品。(建筑学院供图)
厦大嘉庚学院主楼。(朱鲜艳 摄)
▲“嘉庚—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研发的最新成果亮相厦门工博会。(戴海蛟 摄)
被称为“中国最不一样的大学”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到底有什么不同?
应该说,这一称号并不是文人们的感情用事。而是因为,嘉庚学院2003年成立时是一所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的大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人才市场办学,通过市场谋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在2003年就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显得卓尔不群。
过去两天,我们介绍了嘉庚学院的景致,还从她毕业十年的毕业生来看学校教育。其实,嘉庚学院的最大价值还在于她“真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
本版文/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陈巧恩
有一年,厦大嘉庚学院物流管理系的一堂“管理心理学”课,是在羽毛球场进行的。老师让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策划一场羽毛球比赛。
在羽毛球场的奔走中,学生们感受到团队对外交流行为、成员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合理分工才能保证整场比赛顺利进行。这些原本通过上课灌输的知识,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内化为学生们的行动。换句话说,这种实际操作收获了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
嘉庚学院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真实践”的上课方式。譬如说,前些年学校要建一所附属幼儿园,建筑学院的老师就将“幼儿园设计”这个主题引进课堂,要求学生们设计一所幼儿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教学市场实体时,老师就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小组讨论模式模拟市场实体……
可以说,要寻找厦大嘉庚学院的“不一样”,乃至就读于此的价值,这种让学生在“真实践”中获得真知的实践教学,是其最具有竞争力的内容之一。
厦大嘉庚学院表示,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迫使教育领域完成深度转型,需要教育和培养出未来的世界公民,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嘉庚学院推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的理念,为的是让学生在学校发挥出自己最大潜力,来完成教学中的各个项目。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模式一直在升级、裂变。
实践教学周
期末考后 学生就开始满世界跑
同学们去安徽宏村画山水画建筑物,去香港调研行政管理,飞东京研修日语
本学期期末考后,嘉庚学院的学生开始满世界跑。建筑学院2015级全体学生到了安徽宏村写生,在宏村的山水、建筑物及风土人情中寻找创作素材,带回700多幅画;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师生赴香港调研,参观香港家庭福利会,倾听城市大学教授的经验分享;日语系的同学飞东京研修……
这就是嘉庚学院的实践教学周。2008年,厦大嘉庚学院首次实行实践教学周,安排在期末结束和暑假开始之前的两周。
不过,自从实践教学周启动以来,对它的质疑似乎从未停止:难道实践教学周和暑期社会实践不是一回事?
校方的解释是,实践教学周是正常的教学环节之一,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明确而特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这和松散自由的暑期社会实践是不一样的。
简而言之,实践周就是通过各种实际性的操作来帮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接受更加系统化的实践训练。
譬如说,在实践教学周里,学会计和学金融的同学需要模拟炒股;电气专业学生学习如何制作出一块电路板,它必须能控制水池、喷泉的水位;土木工程系则是动手配置水泥,这是工程材料试验项目;而拿着仪器全校量透透,这是工程测量实践。
有趣的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实践的是焊接,他们的老师说,焊接对大学生很重要——它是制作各种作品的基础技能,不学会焊接工艺,学生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程序语言就没有可以实施的场所。比如,智能车、机器人的设计创造,都是从一个个零件焊接开始的。
在这方面,嘉庚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绝对是一个看点。这个专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给每个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不一样的实践活动。譬如说,大一时,引进淘宝大学认证的培训人员进行“淘宝网”操作及开店技能培训,学生可以深入真实的电商平台进行操作和实训。
几年前,在实践教学周后,一名叫李学旺的学生就开起自己的网店。他经营的网店,光是卖韩版女式凉鞋,每月就有上万元营业额。
创业
毕业之后 很多人投身创业大潮
有人把25万元的小企业做到千万级,有人不满30岁就成为年营业额18亿元的电商园总经理
现在,创新和创业是热点。它的背景是:中国正在努力摆脱对重工业和廉价产品出口的传统依赖,政府促进创新,支持创业。
厦大嘉庚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从校园外说起。这所大学的双创教育已经有很多成果,显示这所成立于2003年的大学,在创新和创业上已抢先一步。
海沧中达电商园是一个观察点。这个电商园成立于2014年6月,总投资1.2亿元,为超过60家知名电商团队提供专业的孵化及配套服务。去年一年,电商园的营业额达18亿元。这个电商园的总经理——不满30岁的林溱,2010年毕业于厦大嘉庚学院。
林溱的创业生涯始于大一,他从那时起就已经月入数万。林溱把自己今天的成绩归功于母校:她是一所很不一样的大学,她就是有那种氛围,让大家争先恐后地去展现自己、创新自己、成为自己。
另一位嘉庚学院学生林风杰2009年从厦大嘉庚学院毕业后,筹措25万元和同班同学到深圳开公司。几年后,他回到母校介绍自己的最新进展:预计我们公司今年的销售额会达到1200万到1500万元。目前,我们的主要业务都在华南地区,明年争取在华东地区设立办事处。
短短几年,林风杰不仅把一个当初只有25万元启动资金的企业变成了年销售额达到千万元的企业,而且在行内小有名气,直接与其有业务联系的包括创维、天马、TCL等大企业,间接合作的还有联想等,它们用林风杰公司的设备生产手机屏幕。
林风杰认为,他的企业是从嘉庚学院的4000元创业金开始的。
2007年,福建省首次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嘉庚学院是其中唯一一所独立学院。林风杰负责的项目是当时申报成功的七个项目之一,获得4000元创业金。
林风杰说,更重要的是,这个计划让他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那时起他决定走创业这条路。
创新
在实践中 培养出色的创新意识
成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每个学员都必须带创业项目学习;经常举办创业比赛,好点子能走向市场
现在看来,嘉庚学院2003年成立时设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的“双创”教育,在理念上、思路上不谋而合。
2015年,厦大嘉庚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新一轮修订,它的一个标志是:继续扩大实践部分学分比例、非专业课比例和选修课比例,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设置释放了学分。譬如说,技能选修课今年6学分,明年要涨到10学分。
不过,更重要的是,厦大嘉庚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只是为了培养老板。校方说,学校其实不在乎学生是否能显现出骄人的创业成功率,但要求学生必须有创新意识。把创新种子埋下,何愁就业和创业?
在这点上,厦大嘉庚学院很有信心。
嘉庚学院的普式创新、创业教育,从2015年的大一新生开始,为学生开设《创新与创业基础》课。在这门课上,学生会把奇思妙想拿出来与老师探讨。
在这所大学,似乎很多学生天生就有创业的热情。嘉庚学院为他们成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一个被视为未来企业精英的“黄埔军校”。这所创业学校与众不同的是:每个学员都必须带创业项目学习,在学习中完成创业。
这所大学还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创业比赛,在有些比赛中,学生的好点子有可能直接被“伯乐”相中,走向市场。
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2016年,嘉庚学院在校生、校友创办的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实体公司就有20余家,涉及建材、建筑、电子、贸易、传媒、餐饮、服务、互联网等行业。
校企平台
在实验室 获得走向未来的能力
学校提出3至5年内要建10个校企合作的创新平台,目前已建7个,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成效显著
去年,厦大嘉庚学院的校园里出现一堆机器人,个个都有一身功夫。譬如说,一个像蜘蛛的机器伸出近半米长的“爪子”,竟能轻巧地拾起一颗颗骰子。最神奇的是,这只“爪子”还能识别不同颜色的骰子,并对它们进行排列。这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泉州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是制作工业机器人的“工厂”。
这看上去就是大学校园里常见的校企合作实验室,不过,当天厦大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比谁都紧张,因为这一校企创新平台是厦大嘉庚学院新一轮跨越的推手之一。
几年前,王瑞芳在嘉庚学院建校十周年时表示,在2003年至2013年,即嘉庚学院办学的第一个十年,嘉庚学院将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他认为,下一个十年,嘉庚学院要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工作重点要放在科研平台、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上。
王瑞芳认为,学校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就是要让师生最快地了解生产第一线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厦大嘉庚学院提出3至5年内要建10个校企合作的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已经建了7个,都是精心挑选的。譬如说,先进打印技术创新实验室,由厦门市自动化学会、厦门市普瑞特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嘉庚学院三方合作共建,专注于先进打印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
有必要特别介绍一下“普瑞特”。去年的“双11”网购狂欢节,全球有4成左右的快递面单是从“普瑞特”生产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打造已见成效。在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已经有一支50人左右的专业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嘉庚学院相关学院的师生,与厦大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微柏公司技术骨干等。
今年4月,实验室研发的最新成果亮相厦门工博会,参展产品的核心技术正是由师生团队研发的。参与研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厦大嘉庚学院学生陈杨说,“机器人实验室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他加入实验室时还有点畏难,现在已变得很自信了,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更加清晰了。
嘉庚学院这些年
在2003年至2013年,即嘉庚学院办学的第一个十年,嘉庚学院将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
2003年
嘉庚学院2003年成立时设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的“双创”教育,在理念上、思路上不谋而合。
2007年
2007年,福建省首次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嘉庚学院是其中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2015年
嘉庚学院的普式创新、创业教育,从2015年的大一新生开始,为学生开设《创新与创业基础》课。
这一年,厦大嘉庚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新一轮修订,它的一个标志是:继续扩大实践部分学分比例、非专业课比例和选修课比例,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设置释放了学分。
嘉庚学院未来十年
下一个十年,嘉庚学院要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工作重点将放在科研平台、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