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嚯,这儿的“爱”不一般!

——厦门高校“三爱”教育方式透视

来源:《光明日报》(2011年05月29日 01版)  
2011-05-29

  上高中后,陈莹从尖子生变成普通生,首次化学测验只得20多分。班主任严厉教诲,引起她的反感。考上厦门大学后,她听了一场“三爱”教育讲座,老师让她们拿出勇气面对曾经不解的爱。陈莹最先想到的是这个让她记恨很久的老师。假期一到,陈莹直奔高中母校寻找当年的班主任。听了道歉原因后,老师却哈哈大笑。一场迟来的道歉,让陈莹觉得爱是如此深邃。谈起不久前厦门高校“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在厦大启动的情景,陈莹依然心怀感激。

  据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介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的厦门各高校深入开展“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三爱”主题教育活动,深受欢迎。三年多来,在这个活动的影响下,厦门各高校演绎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爱,迸发只需有个机会

  从校级“三爱”演讲比赛一直到区级、市级比赛,厦门软件学院学生许瑞弘依然记得当时的心情:当初只为完成班主任给的任务,以为获奖后可以“收山”;随后在区里获奖,又打起作罢的念头;最终被告知进入市级选拔赛,直到拿到全市高校三爱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对于这一切,他很感激老师一次一次“诱”其深入。此后,“三爱”各项活动他都积极参加。

  以前没心思当老师,而现在特别想和孩子们在一起。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洪玉汝的转变始于一次支教。她向记者回忆起在溪声小学的最后一堂课。当时,她与小朋友在20多米长横幅上共同绘制出“妙笔丹青画祖国”画卷,让孩子、家长、老师兴奋得无以言表。这个画面,让她终身难忘。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施洁琳说,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志愿者。最初感动源于一次在厦门做文明交通督导志愿者。有一次,施洁琳“站岗”的路口交通指示灯坏了,冒着可能被撞到的危险,她站到了斑马线中间以手势示意,不少司机向施洁琳竖起大拇指。施洁琳说,自己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志愿者给人带来的力量。在校不到两年,她的志愿服务时间已经达到200多小时。

  爱,发乎满满的感动

  从大年初三一直忙到开学前夕,厦门工学院董事长李德文在一本本《四书道贯》上写下“温故而知新”赠言并签上名字。拿到书时,学生们感动了,不仅在于董事长留在每本书上的字迹,还在于这是董事长自费给学生买的。此举使得这本诠释儒家经典的著作,受到学生热捧。

  华厦学院一年级学生卢劲看着刚刚种好的23棵鸡冠刺桐和幌伞枫,满足地笑了。曾经,卢劲提议让同学自己来捐种树木时,学校并不赞同。一来怕效果不好,二来担心引来学校乱收费的质疑,而卢劲却是来回跑了十几趟办公室,硬是说服了学校。这次活动的效果,连老师们都没有想到。

  厦门理工学院院长黄红武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时收到了学生的“战帖”。学生告诉他:我们想举办一场“假如我是理工学院领导”活动。黄红武不仅一口答应,还把他当选教学名师获得的1万元奖金作为活动经费。历时近一年,学生“校长们”发表了感言:我们体会到了当校长的辛酸,他遇到的困难之多,难度之大,出乎我们的想象。听到“假”校长这番肺腑之言时,真校长黄红武流泪了。

  爱,是伸出手扶着走

  每当想到自己的付出,也许就能救一个人的生命,嘉庚学院学生刘必铮就很兴奋。三年来,刘必铮无偿献血20000多毫升,等于把全身的血捐了4遍,获得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如今,在嘉庚学院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献血中来。

  坐火车,坐汽车,乘三轮车,步行几十里山路……诚毅学院学生曾经这样翻山越岭来到甘肃漳县斜坡希望小学。第二年,他们再次出现在这所学校里。至今,还有学生与小朋友们保持书信往来。团委书记许弘明说,我们为孩子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而感动。

  第一次到洪前小学的时候,厦门海洋职业学院学生萧孝羊心酸了,这里好多孩子都赤着脚。萧孝羊决定和同学到这里来支教。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老师”。这学期新的支教计划因雷锋月的活动而晚了两个星期,学生见支教老师还不来都很着急,两个五年级的学生特地跑到厦门海洋职业学院找他们的支教老师,急切问什么时候开始。萧孝羊说,同学们回来都会与身边同学分享支教的点滴快乐,感染了不少学生,所以每次我们招募志愿者时,场场爆满,同学都争着去。

  本报通讯员 苏伟珍 王玉宗 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