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建就是要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创造出一个让孩子良好地学习成长的环境。”
6月18日,在嘉庚学院副院长戴一峰对此次“家长论坛”的精辟解析下,2006年“校园开放日”以“在校生家长与考生家长经验交流会”为题的“家长论坛”第一场在3号楼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序幕。“家长论坛”是我院本届“校园开放日”的创新活动,同时也是本届开放日的亮点。旨在搭建一个家校沟通交流的全新平台。“家长论坛”第一场主要面向在校生家长和考生家长,围绕在校生家长经验交流展开。院长王瑞芳,副院长戴一峰、李初环,党总支副书记张必华,来自法律系、音乐系、电子工程系、新闻传播系、英语系的五位家长代表先后上台阐述了他们对家校共建、如何帮助孩子转变角色、如何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以及提高孩子扛挫折能力的相关看法,能容纳600人的大报告厅座无虚席,前来参加的家长络绎不绝。
05级法律系的学生家长何鸣先生作为传经解惑的第一人,阐述了自己对家校共建的看法。他认为,家校共建这个创意很好,体现了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生这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嘉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努力创造一流的教育品牌。而学生在嘉庚学院努力学习,为今后走出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底蕴和能力基础。学校与学生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有一流的品牌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也只有一流的学生才能塑造一流的品牌。其次,是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学校和家长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兼备的学生。学校要发展,就得不断升级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以达到培养的最终目的。既然学校和家长的目的一致,那学生家长就应该挖掘自己的社会潜能,例如联系社会实践基地等,为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成。与此同时,家校共建更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及时地引导。最后,是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材,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家长与学生之间难免有些对立的因素存在。家长总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学生又不希望家长过多干预。此时,家长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予更多地宽容与关爱。而家校共建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协调沟通渠道。
04级音乐系的学生家长张潮先生主要谈及孩子从中学到大学这一过渡阶段家长角色的转变问题。他认为:第一,孩子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就应改变。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升学阶段,基本属于应试教育,到大学则是人才培养阶段,就应按社会需求进行“重能力,求个性”的培养。第二,家长应帮助孩子了解大学课堂的教学特点。在大学阶段,课时可能是中学课时的一半,教师对教材的讲解不再如同中学那样照本宣科,强调的是教师独立观点的演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督促也都将减少。这些都应让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们有所准备。第三,要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懂得创造性学习,懂得谁在学、为谁学、学什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丰富多彩的大学课程里真正学到东西,做到“宽口径,厚基础”。第四,就是要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懂得人际关系的处理,做到会求知,会生存,会做事,会共处。
03级电子工程系的学生家长林继明先生主要谈了如何引导孩子集体生活,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这一方面。他指出,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建立和谐友好人际关系的前提。让孩子感到家长不仅是他们的长辈,还是他们的朋友。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还要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要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告诉孩子,“你做得真好,你真棒。”要在融洽的家庭关系中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要让孩子了解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当遇到问题时要从自身找原因,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要培养孩子一专多能的能力,使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树立信心。
04级新闻传播系的学生家长孙卫先生认为嘉庚学院的办学很有特色,尤其赞同学院“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他从深浅两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就外在层面而言,嘉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国内一流的教学硬件设施,让家长们放心。就内在层面而言,嘉庚学院有两个特点:第一,教学模式相当灵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自主能力、生存能力和交往能力。第二,嘉庚学院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社会实践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学院积极地联系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使学生对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正是嘉庚学院独有的办学特色。
04级英语系的学生家长张颖女士主要谈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她引用了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一句话加以说明:“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其实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如果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那它可能就会成为前进的动力。”张女士认为,要让孩子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充满信心,客观地评价自己。其次,要让他们有对付挫折的心理准备,要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原因。再次,要让孩子走出爱的保护圈,要培养他们有真正独立生存的能力。最后,要让他们尝试失败的滋味,要对他们进行适当地约束与批评。只有这样,孩子今后才能经得起大浪。
本场“家长论坛”的最后,副院长戴一峰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表示,只有倾听家长的心声、感受,才能真正地打通家校沟通的渠道,构建家校之间的平衡。他个人也认为,当一个孩子迈进一所大学的时候,他就拥有两个家,这两个家应当有充分地交流沟通,并且,能够非常充分地相互调动和利用它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同时戴院长也透露,近期,学院将建立家校联谊会,构建多种多样的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家校共建所产生的强大力量,推进学院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