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嘉”推荐:10 位校友眼中的“人间值得”

组稿:传媒中心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2024-06-25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值不值得报考?在“嘉”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对于这些考生们关注的问题,已经毕业的校友们以亲身经历作答——独“嘉”经历,精彩纷呈。

  “在这里,我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新创业,一起科研竞赛。”

  “在‘嘉园’度过的4年,每一年都是迅速成长的一年,是我人生中最最值得的4年。”

  “在这里,我认识了相伴一生的伴侣。我们一路从校园牵手步入社会,成家立业生子。”

  “可以说,‘嘉’成就了现在的我,她永远是我们最深的羁绊!”

  ……

 

 马超 

那里承载了我太多的成长故事

 

 马超 (三排右一)和班级同学合影

身份

  人文与传播学院2007届校友,中国市场学会电商直播专业委员会项目运营中心主任,厦门雀翔文化创始人。

独“嘉”经历

  这是存在我手机相册里的第一张图片,我想应该是因为它的年代,最为久远吧。恍惚间,2003—2024已经走过21年了,再看这张照片时,我的脑海里还是会浮现出属于那个阶段的情和谊。嘉庚学院是我很舍不得的地方,从最初入校时的彷徨,到离校时的不舍,那里承载了我太多的成长故事。虽然我们是首届学生,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习氛围一点都不“露怯”,而且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和辅导员。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希望每隔一个阶段,都有机会回“嘉”看看,过往值得怀念,亦是对自己人生每个阶段的审视,祝愿母校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连俊 

当你到“嘉”之后,请把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思路抛开

 

 连俊 在2023级新生“五育”成长公开课上分享成长故事

身份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0届校友,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总工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莆田市总工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现任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受聘为我校劳动教育校外导师。

独“嘉”经历

  嘉庚学院是一所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倾听学生心声,尊重每个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因材施教的学校。她将校主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传递给每个学生,使学生能够将个人的成长与家庭、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当你踏入这所学校之后,请把“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思路抛开。趁着年轻,努力做一个目标明确、立志高远的人。珍惜“嘉园”的学习时光,踏踏实实地学习沉淀,不仅要把专业学好,还要利用好学校各种资源,多拓宽一些其他技能。祝愿大家在“嘉”里,遇上更好的自己。也祝愿母校继续弘扬校主陈嘉庚精神,将学子培养成一个有家国情怀和格物致知素养的学生,一个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人。

 

 

 刘东方 

“嘉园”4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的4年

 

 

 刘东方 将“止于至善”的校训铭刻于心

身份

  法学院2016届校友,毕业后前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读研,现就职于公募基金公司。

独“嘉”经历

  初闻“嘉园”——2012年高考志愿报完后,作为初代“网红”学校,“嘉园”迅速跃入我的视野。这便是“嘉园”给我的初印象。当时的我,无比期待即将到来的美好大学生活。深识“嘉园”——进入“嘉园”后,人文环境使我陶醉,自然环境使我迷恋。在“嘉园”度过的4年,每一年都是迅速成长的一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的4年。不舍“嘉园”——2016年,我毕业前将“止于至善”校训作为微信签名沿用至今,我希望能带着在“嘉园”学到的这一品质,走好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邢志远 

那段时光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邢志远 说在“嘉”收获了成长和友谊

身份

  设计与创意学院2017届校友,现为自由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典雅厨房油瓶》获2021年红点奖(Red Dot)和2021年当代好设计奖,该款产品已投产上市。

独“嘉”经历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想起大学期间和小伙伴们一起奋斗的时光。当时的我们汇聚在一个温馨而充满活力的小小设计工作室,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跨越专业和年级的同学们在每个周末的夜幕降临之际相聚。大家的灵感在互相碰撞,讨论着各种创意的可能性。尽管蚊虫不时“偷袭”,却丝毫未能削弱我们对设计的热爱与追求。在“嘉”里,我不仅因好设计而收获了奖项,而且结交了数位好朋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那段时光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可以说,大学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大胆去做想做的事情,到最后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

 

 

 苏锐 

感谢“嘉”带给我一个幸福的小家

 

 苏锐 (左)和妻子重返母校

身份

  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校友,现就职于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

独“嘉”经历

  嘉庚学院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以及无数对我人生有深远影响的经历。这不仅是一个求学的地方,更是一个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同时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使我倍感人文关怀。在校期间,我积极参与了校游泳队的活动,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并在毕业后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泳队校友论坛,我得以每年重返母校,与老友相聚,重温那段青春岁月。也正因加入泳队,我认识了相伴一生的伴侣。我们一路从校园牵手步入社会,成家立业生子,感谢“嘉”这个大家庭带给我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作为一名校友,我为母校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并衷心祝愿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张巍 

“嘉”永远是我们最深的羁绊

 

 

在校期间,张巍(中)参加会计与金融学院篮球赛

身份

  会计与金融学院2019届校友,2022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厦门绩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理合伙人。

独“嘉”经历

  初识“嘉园”,还是在高考前的那个夏天。第一次见面是被她的外表所吸引。但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她美的不仅是外表,还有独特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方式,以及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的综合实力。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不同的发展路径和锻炼机会,使我们能够以较大的优势顺利进入社会。在这里,我曾担任班干部,作为班长服务班集体,也在学习的同时兼顾自己的爱好,加入了会计与金融学院篮球队,积极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锻炼个人能力,为自己的履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嘉”成就了现在的我,她永远是我们最深的羁绊。

 

 

 胡宇航 

在“嘉”打开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胡宇航 (后排左三)和团队小伙伴们

身份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9届校友,毕业后赴美留学,攻读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后收到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生offer,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读博士生。

独“嘉”经历

  这些年来,母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我深感荣幸能成为其中一员,并在这里得以学习和成长。正是在这里,我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创新创业、一起参加科研竞赛。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学弟学妹们,我诚挚地建议你们:勇敢地去探索未知,在“嘉”打开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不要畏惧涉足新的领域和兴趣,去追寻内心最深处的热爱。若尚未找到,也不必急于求成,因为这正是人生试错的最佳时期,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宝贵的发现之旅。不要局限于课堂,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从公开课到开源社区,从各类论坛到在线图书馆,只要用心,便可触及学术前沿和尖端技术。母校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不断进取的决心。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风雨如何,都请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追求心中那份不灭的梦想。莫忘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叶琼丹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叶琼丹 希望日后回“嘉”仍是少年模样

身份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2020届校友,考上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研究生。

独“嘉”经历

  我见过每个时刻的“嘉”,无论是在冬天五点仍然昏暗的清晨,还是在夏日六点已日光耀眼的早上……我从未觉得那些日子有多辛苦。在“嘉”的时光令我感到快乐,没有蹉跎掉的岁月令我觉得人生值得。毕业四年,希望日后回“嘉”仍是少年模样。希望你永远相信你自己,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祝君好运,前程似锦。

 

 

 周李雯 

她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照亮前路的灯塔

 

 周李雯 在“嘉”收获了前行的动力

身份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校友,现为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

独“嘉”经历

  嘉庚学院是一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而我真真切切置身其中,感受到的也确实如此。“嘉园”给予了我们很多的人文关怀和资源平台,在如此特别的大学四年青春里,我收获了赋予未来扬帆起航所需的动力。嘉庚学院不仅赋予了我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塑造了我温良勇敢的内在品质。我相信,只要你去好好感受、好好成长,嘉庚学院便会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照亮前路的灯塔。校主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将在我们每一个迷茫或困顿的时刻,给予我们坚定的力量与明确的方向。

 

 

 张志豪 

在我眼中,她是一所有温度的大学

 

 张志豪 (右)和辅导员郭燕

身份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校友,现于利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今年九月计划入读赫瑞瓦特大学(获全额奖学金资助)。此外,他还收到兰卡斯特大学等4所英国QS排名200内大学的博士offer。

独“嘉”经历

  嘉庚学院在我眼中是一所有温度的大学。老师们不仅在学术上提供支持,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原本没有出国深造的计划,但考研失败后,未来方向被完全打乱。正当我站在大四这个人生十字路口犹豫不决时,刘鹤丹副教授和辅导员郭燕老师建议我考虑出国深造。得益于他们的鼓励和指导,我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还获得了博士全额奖学金。我常怀念在嘉庚学院度过的时光,那里不仅有丰富的学术资源,还有承载着我四年的青春回忆。2023年,我在校庆20周年之际毕业,但我与“嘉”的故事远未结束。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