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5个项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AI+教育”工作推进会

撰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晶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24-12-27

  12月19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主楼群3号楼709会议室,召开了“AI+教育”咨询协作暨“AI+环境”立项启动会。

  嘉庚学院副院长谢火木,院长助理、教务部部长林斓,教学促进部部长孟丹,校企校地合作部部长林育兹,教育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赵东锋,IT服务中心主任郑振祥,教务部副部长李娜、副部长蒋茂星,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君及相关部门代表出席了会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党总支书记周亮、副院长廖颖敏、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主任王鸿辉、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周亮主持。他介绍了会议背景,指出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指导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了《“AI+环境”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方案》,将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培育、建设AI学科专业基础课程、AI学科专业拓展课程、AI实践创新课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卢昌义强调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AI+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为。他提到,王瑞芳院长强调要“千方百计学,千分百计用”,将AI融入人才培养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周的院务例会均进行“AI+教育”工作的专项讨论。教师们积极探索将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多个教师团队已经开展“AI+环境”教研教改项目。他期望全体教师都能够投入到“AI+教育”工作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会上,卢昌义宣读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公布“AI+教育”教研教改项目第一批立项名单的通知》。此次共有5个教研教改项目获首批立项,并将获得经费支持。谢火木与卢昌义共同为立项项目颁发了立项证书。

李艳

周细平

蔡丽云

李莹

陈斌

  5个立项项目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项目的概要。蔡丽云剖析了《泵与泵站》课程教与学的困境,并提出了通过AI建设全流程多维度知识图谱,实现知识整合与跨课程搜索,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解决方案。李艳介绍了“智慧测绘在《工程测量及实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融入感知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构建课程知识图谱,并建设智能评价体系。李莹分享了“《普通生物学》AI赋能课程建设”项目的构想。该项目旨在构建课程AI知识引擎和知识图谱,实现教学内容的智能化处理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周细平从课程知识图谱建设、AI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AI案例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合、AI在学情动态化管理中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基于AI技术的课程建设提质增效路径研究——以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普通生态学》为例”项目的研究进展。陈斌则介绍了“数智化视域下福建省一般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优化与就业耦合机制研究——以嘉庚学院为例”项目。该项目通过分析就业、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数据,提出教育变革中学科专业调整模式框架和发展路径。

林斓

孟丹

林育兹

赵东锋

郑振祥

  与会人员在听取了5个项目的汇报后,纷纷对项目的研究工作给予了指导和建议。林斓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AI+教育”工作中的迅速行动和整体部署表示赞赏,并期望有“AI+教育”项目能够作为全校的范式。孟丹表示,教学促进部正在对接合适的课程建设平台,欢迎立项的5个课程组参与对接工作。林育兹表示校企校地合作部可以对接外部资源支持各项目建设,并建议各项目积累研究素材,将教研教改项目转化为科研项目。赵东锋表示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将做好智慧教室的建设工作,为“AI+教育”项目实操工作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郑振祥则强调了算法(模型)、算力和数据是AI的三大关键要素,IT服务中心将推进相关工作,为“AI+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谢火木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注重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二是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做出有特色的“AI+教育”工作;三是要在全校全面铺开“AI+教育”工作,形成规模。同时,他强调了“AI+教育”工作要注意全校层面、各条战线和重点突破三方面的结合;要注意AI不仅赋能教学工作,还应是“AI+X”,赋能学校多方面的工作;要注重应用,注重各项目的成果实效,要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会上,卢昌义宣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将面向全校征集部分“AI+教育”教研教改开放课题,并给予资助,后续将发布具体的申报通知。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