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他们说:使命在肩,初心不改

组稿:传媒中心 摄影:学生新闻社 陈雨 部分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2024-09-10

  教师,一肩挑着学生的未来,一肩挑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多次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维度对教育家精神作出深刻阐释。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

  今年,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教师节,不仅是对全国广大教师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的崇高礼赞,更是对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深刻昭示。值此之际,学校网站特别邀请6位“嘉”师,畅谈他们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余逸文: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重要的

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余逸文

  个人经历和成长背景对形成教育家精神至关重要。在我的教育生涯中,遇到过多位非常优秀的导师,他们治学严谨、既有坚定的信念和坚毅的性格,又不乏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情怀,爱生如子,他们的教育哲学和实践方式对我影响深远。

  在日常教学的舞台上,我致力于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每一个细节。例如,我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精心设计每门课程的内容的同时,积极创造与学生相处的机会,通过言传身教,去引导他们理解和体现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比如带学生在海外调研,我既结合所见所闻向他们传授语言、文化、历史、外交等知识内容,同时通过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向他们展示什么叫爱国、什么叫礼仪和教养的内涵与表现。

  在教师群体里倡导教育家精神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至关重要。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励教师持续自我提升,追求教育质量的卓越,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对即将步入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我想说,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重要的。

  提倡教育家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教师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人群,常言道“有样学样”,教师的模范行为和高尚情操可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自我认知,为未来社会的良好公民奠定基础。

尤晓萍:教育家精神对于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至关重要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机器人工程教研室主任尤晓萍

  习近平总书记从6个维度对教育家精神作出深刻阐释。在我看来,这6个维度既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老师毕生的追求。正如我们学校所秉承的“止于至善”之校训,提醒我们要在教育的征途中永不止步,不断追求卓越。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会尽力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与同学们一起奋战在各类大赛和项目的第一线。我也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参加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教育家精神对于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至关重要。它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探索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师长、同事等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我对教育的理念和态度。在我人生的很多关键的转折点,都有那么一位老师指引我,助我成长,也引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未来,我将继续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关爱学生,激励他们成长,不断追求教育事业的卓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亮:教育家精神如同灯塔指引人们前行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助理周亮(右三)

  在当今社会,教育家精神如同灯塔,引领着人们穿越价值迷雾,树立理想信念,“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来说,嘉庚精神和故事就是教育家精神的深刻体现和重要宝藏。举个例子,今年恰逢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我们借助“嘉庚科考船”海丝学堂项目,将传扬嘉庚精神深植于选拔、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此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理解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在从教的路上,我幸运地遇到了引路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卢昌义教授。他强调的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教学技能的磨砺,更是对教育使命的坚守。他以《环境科学导论》《生态工程学》课程为例,手把手带着我以日拱一卒的韧劲,不断精进、常做常新,为我后来接手《生态工程学》、十年磨一剑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做了非常关键的示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家精神。他认为一名教师应该要“以身作则、见贤思齐、向上向善”,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本领”,还要拥有仁爱之心,热爱大自然、孝老爱幼。我深受启发,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致力于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

朱盈蓓: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与社会价值和发展实践相契合的

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任朱盈蓓(右三)

  教育家是能够体现教育行业价值、具有个人职业魅力、有相当教育成就、体现社会所需教育担当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很庆幸,我的硕士导师代迅教授和博士导师杨春时教授都是这样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教育的执着热爱、对自我不断超越的激情、对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实践。因此,当我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时,我努力在过去的近20年中,对我的学生们,倾听、理解、包容、督促,我和他们一起学习、反思、创新、实践、成长。因为我和他们都意识到我们在教育中必将实现社会价值和意义,即我为社会培养时代所需、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而他们正是这样的人才。

  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与社会价值和发展实践相契合的。当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育的社会意义,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作为自身职业价值的体现时,我们的一言一行便成为了学生眼中的镜子。正如同我们自己在求学过程中,从我们的老师们身上获得的影响一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秉持教育家精神品质,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是一定会给予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的积极影响。

  未来,我将努力持续自我进阶、自我超越、与时俱进,实践终身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每个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亦会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与更新教育方式,努力提升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满足每个时期不同的学生需求;从单纯从事教学工作,到把它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追求,我将会继续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努力产出优质教育成果,实现社会有效奉献。

姜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

法学院副院长姜宇

  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发现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工作关乎每一名学生的人生,而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教育工作当然亦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如此,师者绝不能把教育工作仅仅当成一份单纯的职业,我们应胸怀“国之大者”,见贤思齐,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具体工作中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将教育工作当成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这里有一个关键词“人才”。如此,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同学们作为人的主体性,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立志、立德、求知、拓识、强能。于此,师者秉持教育家精神,其意义重大,我们不能仅视之为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之道,更要看到当师者具备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时,学生内心也会生发出求学之志、向学之心、笃学之行。回到教育的本质,师者在帮助学生们认识世界,发现自己的过程中,不仅在言传,亦在身教,精神影响的力量不容忽视,如此,我们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实际工作中,以教育家为范,将教育家精神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葛文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会计与金融学院会计学教研室主任葛文荣

  教育家精神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因素。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是师德最高标准的集中体现。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些精神特质不仅是对历史上杰出教育家的总结,也是新时代教师应当追求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学习,注重实践反思,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贯彻我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与学生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职业行为。

  未来我将更好地践行教育家精神。不忘从教的初心使命;保持勤学笃行的态度;创新育人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道德情操,发扬仁爱之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