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网]嘉庚学院:传承青黛技艺,躬行实践薪火相传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撰稿:鲍楚桓 沈雨薇 黄陆雅  摄影:李卓洋 黄陆雅 沈雨薇 郑晴雯 苏灿栩 陈诗琪  
2024-07-30

  2024年7月25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唤醒计划”团队深入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村的青黛种植田与蓝靛池,实地考察仙游青黛的传统制作过程,向当地村民请教学习青黛古法制作工艺,用实际行动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千年技艺,一脉相传

  25日下午,团队来到了书峰乡四黄村村委书记黄镜平承包的青黛种植田与蓝靛池,针对仙游青黛传统制作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实践。在黄镜平的热情讲解与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进一步地了解了仙游青黛的具体制作过程。

  仙游青黛的传统制作工艺传承千年,主要包括割蓝草、浸泡、过滤、捞渣、加灰(石灰)、打蓝、过滤、取靛七个制作步骤。

  1.割蓝草: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村的马蓝作物第一季度的收割期一般于清明前后开始,持续近两月。每日晨光熹微时,村民们便会来到田中收割蓝草。

  2.浸泡:将割取的马蓝草浸入蓝靛池中,用清水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三天三夜。

  3.过滤:浸泡完成后,借助滤网等工具捞出池中腐烂茎叶,使大部分杂质与液体分离。 

  4.加灰:将石灰加水溶解,适量加入蓝草浸泡液中。农民会根据马蓝的生长质量判断石灰的添加量,也是影响蓝靛质量的关键步骤。

  5.打蓝:加入石灰水后,需要使用工具不断地进行翻捣,这个过程叫做“打蓝”,是青黛制作中最重要的步骤。据黄镜平介绍,为了保证青黛的质量,此过程需要连续翻捣800余下。

  在翻捣过程中,蓝草浸泡液与石灰水发生反应,浮出水面形成泡沫,称为靛花。 

  6.过滤:用竹片将竹箕架于大靛池旁边的沉淀池,将翻捣后静置的液体通过竹箕进行过滤,从而进一步地去除液体中的杂质。

  7.取靛:当过滤后的液体在小靛池中再次沉淀后,即可得到膏状蓝靛,即为靛泥,也就是农民所说的青黛。

躬身力行,传承不息

  在青黛制作现场的蓝靛池边,“唤醒计划”团队不仅观摩学习了村民们地道、传统的青黛制作过程,还亲身参与了打蓝、过滤等核心加工步骤。团队师生一个个举起木耙、木叉,对准池中的蓝草浸泡液奋力地搅拌、翻捣,数百次的重复之后,终于有点点蓝色泡沫浮出水面,形成了靛花。通过身体力行的体验与实践,团队进一步地加深了对非遗青黛的熟悉与理解,为更好地开展青黛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基于真实劳动的宝贵经验。 图片37.png

 

团队师生体验打蓝

  青黛非遗传统工艺传承千年,蕴含着仙游当地独特的历史记忆与人文内涵,如今却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陷入无人传承的窘境。在未来的时间里,“唤醒计划”实践团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传承青黛非遗文化,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将非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总监审:姚卜成]
[监审:韩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