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教师】朱盈蓓:永远18岁

撰稿:学生新闻社 黄艺苹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易欣  
2014-07-17


朱盈蓓

  师者授业,她的课,在选课系统上总是很热门。每年都有新生在贴吧、微博上问她教得好不好,得到的是一致的“全5分”好评。

  她有很多的学生粉丝。曾经有学生为了挖出她的微博,以她上课提到的某大V微博为线索,翻遍了大V的5万多粉丝只为寻找她的身影。

  她的农历生日刚好碰到校园开放日。去年,她抵不住同学们的热情,“被过”了三次生日——午饭晚饭夜宵时间全用上,不断把酒言欢。

  每年,总会有很多学生从全球各个地方给她寄来明信片、结婚请柬……

  她,是朱盈蓓,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同学们都喜欢喊她“蓓蓓”,因为她总说自己还是少女,只有18岁。说这话时,她右手叠在左手上,微微欠身,低头作害羞状,“真相体现在细节上”。

课堂:老师和学生都是主角

  2011级的罗小艺说:“一整周所有的课里最期待她的。”这说的是每周五的《美学原理》。有一次课上讲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蓓蓓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恋父情结,就向大家介绍了一部电影《SPLICE》,其中有涉及到恋父情结的剧情。一边讲电影,一边讲恋父情结,不知不觉,课程内容就讲完了。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课间的时候,蓓蓓放了一段学生拍的,取景于“嘉”的搞笑视频。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说:“蓓蓓会根据同学们的反应来灵活安排上课内容。如果哪一节课大家比较疲惫,课间她就会放视频给我们看。”

  嘉庚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蓓蓓把这个理念揉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变成对学生“因材施教”。“年轻人对这个世界有更敏锐的感受,他们把这些感受反馈给老师,老师再教给他们需要的东西。知识本来是死的,教授的方式才是活的。”这是蓓蓓对于教学的理解。

  有人觉得“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会惯坏学生,蓓蓓觉得不然。“其实这是一件解放了两端的事,解放了学生和老师。学生可以告诉老师他们的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传授知识。人都是敬重知识和权威的,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知识和权威,自然会敬重。”

  蓓蓓讲课讲到兴奋时会加手势,或上或下,很有活力。洪志阳同学也是“蓓蓓粉”,他说,“听蓓蓓的课,感觉就像是听自己的同学或者是舍友在讲台上讲话。我们和蓓蓓是很亲近、平等融洽的关系。”

课外:是“嘉”里的一颗小太阳

  蓓蓓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明显写着“欢迎来找我聊天”的紫色沙发。同学们心里有了跨不过去的坎时总喜欢来找蓓蓓。有关恋爱、婚姻、职业等各种各样的大难题总被蓓蓓的几句话解决。“跟拜大神一样灵验!”同学们在办公室里各种“哇啊”惊叹。有一次,一个男生失意喝醉酒,直接被另外两个男生拖到蓓蓓的紫色沙发上“急救”。

  记者也体验了一把同学们眼中“神算子”蓓蓓的功力。“你刚刚讲话的时候一直频繁出现一个词——别人。你最近是不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你今天的穿着有蝴蝶结又有泡泡袖还都是粉色的,但是聊天中我觉得你内心其实更像是一个女汉子。最近是不是因为别人的看法改变了自己?……你手表的颜色很出挑,你是一个渴望得到别人注意的人。”句句神准。聊到这个的时候,坐在办公桌前的蓓蓓背更直了一点,眼睛像小鸟一样机灵闪烁。

  洪志阳还说:“蓓蓓对很多东西总有自己的理解。”找蓓蓓谈完心事的同学总会说,“啊!这是一件带给别人温暖的事。”但蓓蓓说:“他们只是感受到了我的手在他们的手心轻轻捏了一下。”和蓓蓓聊天,就像黑洞一样,她会吸走你所有原本的想象,吐出来跟预想完全不同的答案。可是,蓓蓓却说:“如果我跟很多人一样,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同学喜欢我了。”

  蓓蓓不喜欢矫情、假的东西。她有时候聊着聊着就笑起来,“哈哈哈!”甚至笑得有一点夸张,但是真的很酣畅。

难得的姑娘

  当记者试图还原蓓蓓的童年,问是否小时候语文最好或者是最喜欢语文才走上了文学教育之路。她的回答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生物。”当记者试图以传记的思维来了解蓓蓓,问她有生以来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她的回答是“除了父母对我的影响之外,并没有特别崇拜谁。小时候的偶像是达尔文,但是在兴趣上是一个比较花心的人”。

  所谓“兴趣上比较花心”,其实是对世界保持好奇。蓓蓓说:“小时候很喜欢一个玩具——万花筒。每一次转动,都会有不一样的颜色和图案。世界在我们面前其实也跟万花筒一样,每次一转动,每读一本书,每认识一个人,世界就打开另外一个样子。然后去追问为什么是这样子。没有哪一本书会有所有问题的答案,所以只能自己去寻找。”

  双子座的蓓蓓说,有一个自己会在图书馆安静地读书、静静地去阅读别人;另一个自己则是活泼的小太阳,温暖别人。不管是哪个自己,蓓蓓都是“专注做自己几十年,从未变过”。

  编辑:传媒中心 李珊珊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