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 “教”与“学”双方都在行动

撰稿:教务部 陈小梅 林斓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13-12-09


教师座谈会

  今年10月至11月,我校各院系、教学部陆续举办了40场老师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深入了解师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座谈会上,师生围绕“提高到课率,加强听课率”的主题,剖析当前大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讨和充分的交流。

学生:老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

  学生代表座谈会上,与会学生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坦言,有的学生还缺乏清晰的学业规划,找不准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的精力过于分散,往往随波逐流,不能有效利用课内外的宝贵时间;有的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过于依赖教师的强制性管理……

  同时,学生代表就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授课仪态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愿望。学生们表示,除了个人兴趣之外,学生最愿上也最愿听的课主要有以下几种:能用心记住并在课堂上能随时叫出学生姓名的教师的课、能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而不是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教师的课、重激励而不是讲惩罚的教师的课、能紧密联系实际将知识讲得深入浅出的教师的课等。
  
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

  教师座谈会上,教师们热烈交流,不仅分享了教学经验和课堂管理心得,也就如何践行“有效地教学”的使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教师们表示,现在最核心的任务是如何将较为浮躁和迷茫的大学生们引导回大学,引导回课堂。作为教师,课堂管理要严格但不是苛刻,要耐心引导而不是一味批评,要坚持原则而不是纵容迎合;要注重课堂的有效引导和课后与学生的沟通,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保持学习的兴趣;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和测试,及时检验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差距以便控制教学节奏;要注重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要“接地气”,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尤其是用心打造互动环节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想法、找问题、勤动手、勤思考;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打造自己的品牌课程。

打造一支“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队伍

  座谈会中,学生口中“可爱的”老师们是一大亮点,他们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显示我校一批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正在茁壮成长。

  人文与传播学院朱盈蓓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没有人不“爱”的老师,她的课生动活泼,课件精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备课程内容,是她的一大法宝。

  《线性代数》的任课教师李清桂老师课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让头疼的数学课变得没那么难了,中西结合的授课方式也总能调动课堂气氛。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蔡明老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利用课余时间组建兴趣小组,鼓励对计算机和编程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花费大量个人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

  管理学院张娜老师通俗有趣的讲课风格以及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也深受好评,被称为文艺励志正能量“娜姐”。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周亮老师课上总是充满激情,课余及周末时间带学生户外考察的方式也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

  土木工程系的林龙镔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李飞燕老师上课思路清晰,课堂节奏把握准确,重点难点讲解到位……

  嘉庚学院像这样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并非少数,许多老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均获得学生的肯定,被亲切地誉为“男神”、“女神”,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卜祥忠老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薛春艳老师等。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肯学、爱学、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学院始终贯彻以“有效教学见长”的理念,重视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风的建设。下一阶段,教务部将针对师生反馈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对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加以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朱国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