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勇担创新使命,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福建日报]解决真问题,高校与地方双向共赢

来源:福建日报 第5版:文化/教育  嘉闻 黄星榕 图/朱鲜艳
2024-07-10

 

2023年6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院长洪永强(右)代表学校与漳州信息产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从拓展信息化场景应用、工业互联网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朱鲜艳 摄

  奶茶杯身的标签、商超里的收银小票、仓储货品的身份码……现代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遇见的这些“小伙伴”,你了解过吗?今年5月,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TCT亚洲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厦门汉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销量领先的热敏打印设备厂商之一,携多款增材制造新品参展。其中,就有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智能商用系列微型打印设备。

  有趣的是,在距离展会1000多公里之外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师生们对首发新品们如数家珍,尤其是其中几款:“FDM打印机是我们早年开发的机型,由‘汉印’公司重构后产业化;SLM(选择性激光熔融)工业级金属3D打印设备、DLP(数字光处理立体光固化技术)工业级设备、LCD(液晶屏显像立体光固化技术)商用级桌面打印机等三款是我们全自主研发、设计的全解决方案设备……”该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尤晓萍说,“这不奇怪,你可以把我们看作是企业开拓新领域的先头部队。”值得一提的是,尤晓萍同时是该校汉印电子先进打印技术创新实验室主任。“汉印”即厦门汉印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校企携手共建实验室,2020年企业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实验室与企业一路同发展共成长。

  目前,嘉庚学院拥有像这样的校企校地合作平台15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个、各类科研项目1395项(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147项),同时与57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这些既为培养社会适用的合格人才打造了坚实基础,更为学校积极融入、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撑开广阔舞台。

把专业建在产业上

  校企校地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嘉庚学院自2003年创办起,就坚持面向市场办学,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把专业建在产业上,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有效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具体工作层面,嘉庚学院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以营造双创环境为落脚点,以推动成果转化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形成了“坚持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搭建两个平台(校企、校地)、构筑三级体系(以意识培养为基础,种子选育为路径,协同共育为特色,分类分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通四大渠道(教学、竞赛、校企合作平台、校友)、培养五种能力(创意、创新、创造、创优、创业)”的模式。

  面向市场办学,意味着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前瞻性和灵活度。就在去年,为了优化学科设置,嘉庚学院将“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两个专业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调整出来,与原机电工程学院整合成新的学院,即尤晓萍副教授所在的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近年来学校新增的“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也都是紧扣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兴专业。

  据介绍,以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为例,目前该校已培养本科学历千余人,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专业研究生近百人。与此同时,该校在相关专业的建设上也颇有成效,譬如,已有“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让专利陈列“货架”上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的王晓东,现任嘉庚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同时在该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期从事信息通信理论与网络空间安全方向的一线教学工作。不过,比起这些专业度极高的身份标签,在熟悉王晓东的师生、企业人员那里,他们更愿意称其“专利达人”。

  可分离的AR眼镜、鼓膜振动式无源噪音监测装置、基于信号聚集的车辆事件预测方法……王晓东的专利申请主要聚焦VR、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三个方向,并且已有相当一部分开放许可给企业,形成实际的企业效益。

  近年来,嘉庚学院在校企校地合作方面接连开新局、上台阶——成为福建省数字经济联盟理事单位;牵头漳州市高校服务数字经济联盟;与漳州市芗城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漳州信息产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约定双方将从拓展信息化场景应用、工业互联网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这些都为高校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设了最佳舞台。

  2022年11月,“知创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工作站获批建设。这个工作站旨在培育高质量专利,积极促进专利走上“货架”,推进高校与产业共创知识产权,提升产业水平。近几年,嘉庚学院不断拓展专利转化路径,以共同申请、转让或许可等方式,向企业输送专利近百项,提高企业创新力。2024年4月,该校率先完成存量专利盘活,并将培育高价值专利、完善专利转化体系提上议程。

引学生扎根社会上

  “当然,你也可以把我们看作是企业的技术银行和人才基地。”执掌嘉庚学院汉印电子先进打印技术创新实验室近7年,尤晓萍对“高校与地方、企业”“科研、人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有深刻理解。

  他说,作为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其第一要务。在多年的合作中,仅尤晓萍所在的实验室就培养优秀工程人员200多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顺利进入全国3D打印领域的优质公司从业。从这个角度看,实验室的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布局提供了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另外,高校课程建设也从中获益,据介绍,自2017年以来,在实验室自研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嘉庚学院先后开设了三门3D打印相关课程:专业选修课《3D打印技术》、通识选修课《3D打印技术概论》和教学实践课《3D打印技术实训》。

  用人单位对嘉庚学院毕业生是有普遍印象的,归纳起来,大概是如下16字: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有几项数据颇能印证,譬如,在历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嘉庚学院成绩优异,连续8次位居全国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前两名,最佳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164位,八轮总排行榜位居全国第183名。

  还有,2018年11月,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月薪调查报告》《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晋升调查报告》中,嘉庚学院毕业生平均月薪位列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四,毕业生晋升总监级高管人员占比高居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二。

  数据会说话,市场最理性。在校主陈嘉庚先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指引下,正青春的嘉庚学院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始终走在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适用人才,为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