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五年两入“嘉园”,这次是研究生

撰稿:姜森瀛(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届校友,已进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联合培养项目拟录取名单)  摄影:姜森瀛 供图  
2025-04-09

本科毕业时,姜森瀛(右)与张朝贤老师合影留念。

  虽说春天没有方向,只顾开花,但我的2025年春天,盛开的花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回“嘉”。

  2月底,厦门大学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我总分396分,专业排名第四,数学单科第一。紧接着,就是准备复试、顺利通过、进入拟录取名单。至此,我再次考入“嘉园”,和5年前的秋天不一样,这一次,是以研究生的身份。

  “真是选对学校了,这里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都很好。”2020年秋天,初见“嘉园”的我曾在心底冒出这样一句感概。现在想来,也许就是这一句感慨指引着我,走过四年本科阶段,走过两年考研日子,在本科毕业离“嘉”数月之后,再次归来。我感到很荣幸。

  考研的念头,萌发于我的大二下学期。那时我选修了C++课程。在授课老师张朝贤副教授的带领下,我对编程和通信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课后,我经常追着张老师请教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课程结束后,我掌握了基础的通信知识和开发工具,并加入了张老师的课题组,深入学习通信协议算法。

  从最初频繁向老师求助,到逐渐独立解决项目难题,这段经历培养了我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来考研打下基础。毕竟研究生考试不仅看初试成绩,也看重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科研的热爱在一次次实验中愈发坚定。为了攻克难题,我常常一整天泡在实验室,用废寝忘食来描述都不为过。至于考研目标院校的确定,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需要反复思考、衡量的事儿。至少有三重因素推动我情定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嘉庚学院的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一是不舍母校的人文关怀和学术氛围;二是希望延续移动通信方向的研究;三是对嘉庚学院师资和科研平台的信任。本科阶段,我在“嘉”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形成了“敢挑战、能坚持、乐钻研”的学术态度。对了,单说考研这事儿,本科课程的PPT和习题集也成为我的复习“法宝”,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

  报喜之余,还有一件让人心生暖意的小事想跟“嘉”人们分享,我的研究生导师是张朝贤副教授。

[编辑:陈巧恩]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