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郭煜(图右三)
年级:2017级
所在院系:人文与传播学院
主要事迹:郭煜是校园记者,担任大学生新闻社社长等职。今年暑假,她同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吴思颖一同前往《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教部实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了11篇稿件,用努力收获了实习单位的认可。
在两个月的北京实习生活中,我所获的幸运多于遗憾。我所实习的单位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教部。原本以为我会在一个戒备森严的办公室唯唯诺诺地待上两个月。但我猜错了,在实习期间,我除了体验到主流媒体是如何从事新闻事业之外,还收获了一群朋友、一些难忘的经历以及一些难忘的景。
那些陪我一同前行的人
我很幸运,这次实习遇上了一群可爱的人。和我一同前行的吴思颖是我的好朋友,办公室的实习生也是一群很友善又很优秀的大学生。他们工作严谨、认真,完成稿件效率很高,是我的榜样;工作之余,我们一起吃饭、喝奶茶,一起谈梦想,在周末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天津游。
两个月以来,我每周的工作就是想新闻选题,找采访对象,完成稿件,跟着老师学习排版。然而,新闻素养还不够丰满的我会遇到选题被“毙”的尴尬。每当这个时候,一起实习的学长学姐们会给予我建议,让我有所感悟。当我遇到被采访对象质疑身份后遭到粗暴拒绝时,他们都会安慰我。“再找找,总会找到的。”这些安慰的话语,让我的“北漂”生活充满了温暖。
除了一群朋友般的实习生同伴,科教部的晓霞老师和齐老师也让我倍感温暖。晓霞老师是我的入门老师。刚开始来到办公室时,我和思颖还没适应,她总是特别关心我们,带我们去吃饭,为我们讲解实习工作。负责文化遗产版块的齐老师,作为办公室最年长也最有个性的老师,则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第一次接触他时,他正在严厉地教导一名实习生:“要拿出人民日报记者的底气!采访要光明正大,不要畏畏缩缩。”洪亮的声音,让我和思颖暗暗佩服。他在办公室给实习生立下了“齐八条”,要求实习生对待新闻稿件要严谨,尊重真实。后来,每周,他都给我们开选题总结会。
在老师们严厉的要求中,我们学到了如何当一名合作的记者,还学到了不少的排版原理。
那些我未曾想过的事
和名人面对面,是我之前没有想过的事。在这次实习中,我没有想到能有机会采访到暑假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原著小说作者马伯庸。
“周三晚上马伯庸在朝阳规划馆有一场读者沙龙,谁去?”当时,齐老师在办公室安排任务时,思颖拉着我主动请缨。于是,我就这样开启了一次特别难忘的采访经历。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其中一大原因在于剧中服化道对当时朝代的高度还原。齐老师想从影视剧的角度看装束复原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也想让实习生通过完成这个选题得到锻炼。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在朝阳规划馆里,我们与马伯庸先生面对面交谈。他平易近人地讲述了创作缘由、创作理念。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名人,我感受到一丝紧张,但同样收获颇丰。
除了能面对面采访大咖,完成稿件的过程也是难忘的。我和思颖花了两周时间去采访这部剧的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制片人、美术指导。多次的提问及提问后再度确认信息,我渐渐懂得“慢功出细活”的道理。
在经过齐老师的修改后,我们的稿件得以见报。齐老师夸赞我们:“嘉庚学院的两位姑娘成稿速度、采访深度和稿件的内容超乎我的意料。
听罢这话,我觉得很幸运,但更高兴的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那些令我流连忘返的物
在实习期间,我也趁着休假时间游遍了北京各著名景点。如,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院、故宫、天坛公园等。
在故宫,走了2个小时我依然觉得“不尽兴”。这让我感叹古人的建筑美学智慧,也让我对历史朝代更替有着更深刻的思考——不选择进步,必定会倒退。而参观圆明园时,这种哀恨的感觉更加深厚。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在外国侵略者的炮火冲击下变成了乱石岗,十二生肖铜首至今依然无法齐聚首。历史是每个国家不可或缺的教科书,也是鞭策我们中华儿女崛起的警钟。
除了历史名胜古迹,我还去感受了北京极具现代化气息的三里屯、中关村、798艺术区……这些点滴让我感觉到北京国际大都市的一面。而豆汁、豌豆黄、驴打滚这些“京味十足”的小吃又让北京显得那么接地气。
北京是无数奋斗者向往的天堂,也是无数市井小民的安乐窝。凡所种种,皆是令我流连忘返的理由。北京,后会有期。
这就是我的“北漂”故事,现实不冰冷,很温暖。在这近2个月所收获的人、事、物完全打消了我此前的迷茫,也让我更加坚定未来的方向。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希望能继续发扬嘉庚精神,更好地展现嘉庚人的风采。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