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堂? 听“人气”教师谈妙招

撰稿:传媒中心 甘丽红  
2014-01-02

  “老师与学生交流多”、“老师讲课生动”、“平等、启发、有用”……在学生新闻社“我喜欢的大学课堂”问卷调查中,同学们如此描述自己理想中的课堂。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见,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堂老师所发挥的作用很重要。

  嘉庚学院自成立以来,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许多老师或在教学方式或在讲课风格或在与学生交流中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走近嘉庚学院的大学课堂,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气”教师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堂。

第一堂课引导学生重视课程

  “第一堂课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是许多老师的经验。

  “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让学生感到我的课他能学到东西。”葛文荣是会计系的专任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她并不着急跟学生们讲授新知识,而是跟学生聊课程要求、如何学习等,以一个会计人的身份,建议大家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这样的第一堂课,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她的学生直到毕业后,还记得葛老师第一堂课时的忠告。

  除了让学生从态度上重视课程外,第一堂课,很多老师做的另一件事是“立规矩”。

  “第一堂课会跟大家讲明要求。比如上机课玩游戏,被发现两次平时分为零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蔡明老师的课很严格,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好评,每次评教,他的分数都很高。蔡明指出,立了规矩之后,就要严格执行,“我会让他们知道,需要为做出不正确的事付出代价”。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专任教师周亮则采用“刚柔并济法”,第一堂课,除了立下“惩罚”的规矩外,也定下了激励的制度,对课堂上踊跃提问、积极发言的同学进行加分。他说,“这样的做法,能让一些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学生也关注课堂。通过这些学生的回答,我也能判断出同学们对课堂的掌握程度”。

巧提问重实践,让学生想学

  我院将实践教学引入课堂理论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从学生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育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

  “我的课专业性比较强,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法规,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我会在讲课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专业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葛文荣老师总是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例子,在教《成本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时,总是用同学们熟悉的例子和幽默的语言让会计知识“活”起来。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日语系兼任教师胡永红的做法是“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胡永红老师的课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讲台上领读日语单词或分享大学生活的体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对学生来说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

  周亮老师鼓励学生为校园服务、为社会服务,参加公益性的项目,他指导学生制作过“校园无障碍地图”、做过“养犬管理”毕业设计等。他表示,学生们可以得到社会的肯定,从而获得激励,通过这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事,可以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很多老师还会进行课堂提问,然而提问也有很大的学问。周亮老师认为,问题的设定难易要有所区别,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提问。

  很多老师们还会通过课堂小测或走下讲台跟学生互动,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葛文荣指出,“课堂小测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又能巩固学生在课上所学的知识”。

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走近学生

  “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不是技巧问题,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正如胡永红所说,要想学生爱上你的课堂,老师要主动走近学生。

  “一开始,我就把班级当作一个家,很用心地去营造一个集体。”胡永红透露,每上一个新班级的课,她都会建QQ群和班上的学生交流,在群里不仅跟学生聊学习,还会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我会尽量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胡永红会像朋友一样倾听学生的心声、适当地给出建议。

  和胡永红一样,蔡明也利用QQ群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现在这个指导群的成员已经有200多人了。此外,蔡明每周还会在课余时间额外开两节课,为一些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授课。做了这么多努力,就为一个目的,蔡明说:“我希望能把班级的氛围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

老师需要重职责有爱心有激情

  如何看待教师的角色,周亮坦言,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让学生掌握思维方式。他说:“这就要求老师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激情的人。”

  胡永红老师也认为:“大学教的不仅是知识,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智性,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把大学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人生的智慧。”在她看来,老师要经常思索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在备课时要超越教科书,上课时不要照本宣科。如何做到这一些,她认为“老师首先要有爱的理念,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的情绪很关键”。胡永红说:“我是带着微笑、激情和快乐进课堂的。我进课堂时是微笑的,非常阳光地跟大家打招呼;我满怀激情,想着自己又能教给大家新知识;我很快乐,因为我又能和大家交流了。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传递给学生的东西就不一样,就是一种正能量。”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朱国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