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首席摄影记者王火炎:每个人都会的“按快门”,难在哪?

撰稿:学生新闻社 陈莉琳 张依林 陈茜羽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学生新闻社 黄瀚晖 赵晓鹏 蔡佳雨 林肯  
2023-05-22
 
  摄影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来自二十世纪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那么,究竟需要多“近”,1米?3步?或者,无限特写?5月17日中午,在我校主楼群2号楼301教室,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摄影师王火炎说,这个“近”,不仅是空间的“近”,还应该是心灵的“近”,“按快门很容易,难的是选择什么时刻按下快门。摄影归根到底需要有敏感、灵感和主动意识,去按下有思想的快门。”
 
 
  王火炎现任厦门日报社摄影部主任、首席摄影记者;他同时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厦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摄影20多年,其摄影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新闻奖,其中,纪实作品《奇迹宝宝》荣获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铜奖。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简称为“华赛”的赛事——2005年,诞生于深圳,是为全球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提供新闻摄影作品、学术信息交流和友好交往的平台,被称为“撩动世界的赛事”“中国新闻摄影界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中国新闻界向世界展示中国新闻业真实状况的开路先锋”。
 

王火炎以我校学子(左:陈菲 右:林肯)的作品为例谈“有思想的快门”
 
  当天,王火炎应邀来校,为全校爱好新闻及摄影的师生们开展了以“按有思想的快门——新闻摄影实践与经验交流”为主题的讲座。他从新闻摄影的概念、价值、拍摄技巧着手,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新闻摄影的丰富经验为大家描摹“有思想的快门”的模样。它是我校学子陈菲的作品——将土楼和高铁建设场景相结合,运用对比和融合创意为观者带来的思想碰撞和联想空间;也是我校学子林肯拍摄于2022年春天的作品——通过光影与线条的跃动,书写“疫”散花开香满“嘉”,同学们重归校园逐梦前行的大学新篇章。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组作品都在校外的摄影大赛中获奖,作为赛事评委,王火炎打出高分,并感叹,“嘉庚学院的学生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传媒工具,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王火炎和师生们分享了新闻摄影的5种价值,即传递信息、记录历史、促进思考、拓宽视野和引导行动。他说,摄影不仅要记录现实,更重要的是传达你的情感、思想和态度。讲座中,王火炎还与师生们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困境与前景。他认为,作为网络社会“原住民”,同学们应该更积极主动地“触网”,更加热情地投入从纸端到指端的“传播革命”。他寄语同学们:“合理使用科技,辩证看待AI,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努力适应和理解这个新的环境并持续学习。”
 
  “这次讲座带给我很多启发和触动。我尤其认同王老师讲的新闻价值与摄影力量,这也是我学习新闻的动力。”聆听讲座后,人文与传播学院2022级学子罗珍珍深有感触地表示。
 
  据悉,该讲座为2023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系列讲座之一。为增强我校学生记者新闻素养,提升各单位宣传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校党委宣传部、传媒中心启动年度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截至目前,该计划已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多场专业讲座培训,覆盖新闻采写、摄影、视频、Vlog、新媒体运营、视觉设计等。
 
 
[编辑:陈巧恩]
[校对: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