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独“嘉”记忆】联培研究生张小丹:两进“嘉”门,遇见更好的你

撰稿:张小丹  
2021-04-01


  姓名:张小丹
  身份: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6级本科生、2020级联合培养研究生
 
 
  2016年,当我第一次踏入这座依山傍海、红绿交映的校园时,最先迎接我的是闽南闷热潮湿的天气以及舍友那带着闽南风味的普通话。紧接着,各种带着年龄、身份特色的转变纷至沓来。选择在离家千里的地方开始新生活的我,总是很欢迎并努力适应着这种种变化,将它们变成了生活的常态。
 
  很快,我便习惯了上下课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习惯了考试周突击复习挑灯备考……有次,蓦然回想起当初对高考结果的不甘与懊悔,我萌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那时候的我并不那么清楚为什么想要考研,可能只是不想这么快就找工作和上班,也可能只是因为自己已经在同学面前夸下海口,硬着头皮也要上。我相信对于一部分想要考研的嘉庚学子而言,厦门大学是第一个映入脑海中的目标。那时,我们学校许多专业都与厦大有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包括我所在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但一开始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只是觉得成为联培生之后再回“嘉”里的感觉应该很不错。急于寻找新事物填满无聊生活的我开始准备考研,并在2019年初正式将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作为目标。一年后,我取得了不错的初试成绩,并如愿进入复试。当我得知有机会成为嘉庚学院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时,我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以经常回到自己熟悉的校园,同时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孙鲁闽的学生;不安的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达到双方对于联培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及是否可以适应往来于两个校区间的生活。
 

张小丹(左)和导师孙鲁闽(右)
 
  2020年秋,带着激动紧张的心情,我回到了熟悉的校园。
 
  研究生生活果然与本科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我不仅需要尽快了解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还要阅读学习大量的文献为即将开始的课题与实验做具体的设计与准备。研究生的课程开展与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开放和多样,专业知识与英文文献让人抓耳挠腮,和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时惶恐不安,这些构成了我对研究生生活的初步感受。工作日,我在翔安校区上课;而到了周末,我回到漳州校区做实验。与本科阶段不同的是,我不再踩着点出现在教室,不再经常跑去校外吃饭,也不再在宿舍里对着电脑屏幕醉生梦死,和舍友谈天说地。取而代之的是,我在生化大楼对着新鲜出炉的实验数据;深夜拎着大瓶矿泉水独自走过南区隧道;和学弟学妹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与情绪。
 
  本科四年,我体会到了同学间的友爱、学校给予的关爱以及老师在严肃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慈爱,让我明白这是一个充满着包容与善意的“嘉”。现在,我正体会着原先不曾有机会深入体验的严肃与严谨,更加切实地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完整意义。或许很辛苦,然而,因为拥有着本科四年在“嘉”的缤纷回忆,享受着母校给予我的关心与支持,我可以肆无忌惮地拥抱现在的生活。
 
  我还记得,2020年初秋,当走入学校中门回到熟悉的红顶白墙之间时,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新人,身边的场景虽然很亲切,但好像换了一种体验方式。这就像是某些时光穿越题材影视剧中的桥段,主角带着记忆穿越回到了过去,想要改变未来或者解开什么谜团。我也想带着我的独“嘉”记忆,体验嘉庚学院的“平行时空”,书写自己的未来。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