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个月吸粉10000+? “小夏运营官”郭宸分享公众号的运营之道

撰稿:学生新闻社 丁九翔 刘艳秋  摄影:学生新闻社 李建淳  
2021-05-31

  公众号如何更优质地运营?一篇吸睛的推送是怎样诞生的?内容和形式,哪个更重要……
 
  5月28日,在主楼群2号楼106教室,“小夏运营官”郭宸在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讲座中,引领校园记者走近公众号运营,解码公众号粉丝“月入破万的财富密码”。
 
 
  郭宸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年加入厦门大学官方微信运营团队(“小夏”运营团队),曾连续三年获评厦门大学优秀学生记者;作品首发累计阅读量700余万,全平台传播度达千万级,曾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共青团中央等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转发。
 
  郭宸将一篇公众号推送分为“前调”、“中调”和“后调”。“前调”包括选题和采访。“选题是决定一篇推送传播效果好坏的最根本因素,选题的标准在于你在为谁传播。”通过展示厦门大学微信公众号近期的选题,他建议大家,可以通过翻日历、刷朋友圈、深耕自己的兴趣领域、从留言中发现故事等方式来寻找选题。谈到采访时,他强调,采访不仅仅访谈,还要在前期采集大量的信息。在访谈过程中,则要与采访对象进行深入交流,不要像例行审问一样,这样很难使对方说出心里话。
 
  “中调”包括写作和编辑。“在撰写人物稿件时,我们是在写故事,不是在写简历,更不是在做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题。”郭宸认为,人物稿写作要用叙事的方式,让读者更好地进入阅读氛围。“标题和封面几乎决定了读者会不会点进你的推送,以及会不会分享给他人。”他建议,封面要着重突出重点,避免冗余或不直接相关的内容,但千万不能做标题党;在内文的编辑,要做到段落短小、文本精炼。
 
  “后调”是校对与传播。“校对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马虎不得。”郭宸分享了几个由于校对失误造成的不良传播效果的案例。他还分享了提高传播效果的方式:建立起阅读量思维、对阅读量要有质的评估、平时多关注后台数据等。“我们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清楚了解受众主体,从而采用不同的笔触。”
 
  在互动环节,郭宸详细地解答了关于召开选题会等问题。讲座结束后,不少学子还就自身关注的问题,与郭宸进行交流。

  “收获满满!”在听完讲座后,会计与金融学院2020级学子占蕾表示,“郭宸学长很幽默,他的讲解很细致,让我真正学到了东西,同时让我对新媒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