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记忆 这是一个“粽”要的节日

撰稿:学生新闻社 熊嘉怡 王椿贺 魏季红  摄影:学生新闻社 王逸婷 朱婕妤 周鸿恩  
2017-06-01
 
  “端午节你会想到什么?”
 
  “粽子”,这是不少“嘉”人脱口而出的答案。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有吃粽子等活动。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这一天,对“嘉”人来说是一个“粽”要的节日。除了粽子,他们的端午记忆还有什么呢?

 

 来自白族的杨子潇和同学分享家乡的美味
 
一“粽”浓情一“粽”乡愁
 
  “粽子竟然是咸的。”在吃了食堂的粽子之后,来自北方的张琪悦脸上满是“惊喜”的表情。张琪悦是201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家在吉林省延边的她,第一次在南方过端午节。她发现北方人大多爱吃蜜枣粽,而闽南人大多爱吃咸肉粽。对她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端午节”,因为她在怀念家乡粽子味道的同时,也逐渐喜欢上了咸肉粽。
 
  “咸粽子里可以放上三层肉、咸蛋黄、香菇、板栗、花生、虾仁等很多料,特别香,特别美味。”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张潆文,对咸粽子情有独钟。家在厦门的她说,除了咸粽子,闽南人也包碱粽子。提到粽子,她脑海里关于端午的记忆都鲜活了起来,“如果端午节那天下雨,一定接一碗无根午时水。当天要用艾草水洗澡,以图平安……”
 
  “我们那里吃豆粽和纯米粽。”提到端午节,来自白族的杨子潇最先想到的是湖南老家奶奶包的粽子。2003年,杨子潇随父母搬迁至厦门,她发现虽然白族的纯米粽味道跟闽南的碱粽差不多,但是形状却不同,“我们那里的粽子是细长三角锥型,和许多市面上卖的都不一样。”这个端午节,杨子潇从家里带来了一大串妈妈包的白族粽子。她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来自家乡的美味。
 
  艺术设计系的周鸿恩来自龙岩,这个端午节,他在闽南的同学家过节。第一次在闽南人家过端午节,周鸿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大家手里包着粽子,嘴里聊着家常,看上去好温馨。那一刻,我也好想和家人一起过节。”正如周鸿恩所说,端午节吃粽子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家人聚在一起,感受家的温暖。

 

来自漳州的王达升和队友训练“扒龙船”
 
“扒龙船” 一种竞技一场相聚
 
  “扒龙船”,这是漳州人对赛龙舟的称呼。管理学院的王达升就是漳州人。“扒龙船”是他最深刻的端午记忆,因为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端午节赛龙舟的一把手。“扒龙船有着很隆重的誓师仪式。”王达升透露,在赛龙舟之前,龙舟队要先请龙、祭神,往妈祖庙祭拜,或者直接在河边祭拜龙头,杀鸡滴血于龙舟的龙头上。他们家乡在九龙江的支流旁,所在的村镇分为九区,一个区有一艘龙舟,每次端午节就是九艘龙舟竞渡。说到这里,他表示,“我也想扒龙舟,为我们区的龙舟队出一份力。”
 
  虽然王达升没有参加过家乡的“扒龙船”活动,但他是我校龙舟队的一员。王达升所在的龙舟队组建于2009年,多次在龙舟赛中获得奖项。在龙舟队,王达升感受到的不仅是荣誉,而且是团队的力量,“在这里,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群很好的兄弟和一位优秀的教练,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团结一致是龙舟给予我们最大的礼物。”王达升认为,赛龙舟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也是一项团队协作的活动。他表示,在家乡的龙舟比赛中,人们不在像以前那样注重名次,注重输赢,“扒龙船”更是一次把大家团聚在一起的重要时机。

 

来自苏州的彭依冉和老乡一起穿上汉服逛校园
 
端午祭 隆重仪式传承传统文化
 
  在闽南地区,祭祀是端午节的一大活动。人们摆上精心准备的桃子、李子、杨梅等时令水果,还有粽子、鸡肉、雄黄酒等物品祭拜屈原和神明。这样的祭祀活动很受重视,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人们就开始准备这些祭祀物品。
 
  在“嘉园”,有一群人也很重视端午祭祀活动。以往,我校汉之华章汉服社会举办端午祭祀活动。会计与金融学院学子王天成曾是活动的策划人。他表示,“举办这样的活动,旨在呼吁大家重视传统节日。”他透露,以前汉之华章汉服社都是在集美龙舟池参加祭礼,以后则会在“嘉园”举办。
 
  端午祭很隆重,要事先安排好祭台、摆放好祭品、铺好席子,按照迎神、奠币、初献、读祝、亚献、终献、饮福受胙、送神、分胙的祭祀活动流程进行。在祭拜时,衣着和跪拜的姿势都有讲究。汉之华章汉服社的陈琪表示:“全体人员要身着祭服。跪着的时候身体要和小腿成90°角,手臂抬起平行于胸前。拜的时候双手向下翻,手心朝地往下拜,头跟着向下,最终臀部碰到脚后跟,手贴地面,额头贴在手背上……”陈琪表示,“再现端午祭拜仪式,一是为了追思先贤,二是希望更多同学能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我们过端午节,但是我们祭拜的是伍子胥”,来自苏州的彭依冉道出了家乡端午节的特殊之处。苏州作为端午文化的发源地及传承地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悠久的历史。彭依冉补充说,在苏州相关的纪念活动历史更为悠久,要比纪念屈原的活动早200多年。如今,伍子胥公祭活动已成为苏州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端午节公祭,彭依冉印象深刻的是,人们会穿上汉服游街。出于对家乡的思念,端午节当天,彭依冉约上来自苏州的同学一起穿上汉服游“嘉园”。

 

来自延边的张琪悦为朋友系上五彩绳
 
系上五彩绳戴上香囊 满是美好寓意
 
  “听爷爷奶奶说,小时候我们过端午节要在门上挂上钟馗像来驱赶邪魔,还要挂上艾叶菖蒲用来驱赶蛇虫鼠蚁,家里人会给小孩子戴上香囊或者是葫芦,以此来寓意福禄。”这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林文华的端午记忆。这次端午回漳州,她看到了不少家庭仍在门窗上挂上艾叶菖蒲。
 
  “每到端午节,妈妈都会拿来雄黄酒洒在门前、墙脚,以驱散蛇虫。小时候,妈妈在额头上给我点上雄黄酒,一天都不让我擦洗。说是端午节后蛇出现的频率会更多。《白蛇传》中也是雄黄酒让白蛇显出原形呢!”张潆文说,在厦门这样的习俗越来越少见了,她很怀念小时候等待点雄黄酒的那份兴奋。
 
  和闽南地区不一样,张琪悦口中的延边人,会在这一天登高爬山,采集露水,把鹅蛋和粽子放在一起煮。“在我们那里,用植物上的露水洗脸有幸运和洁净的寓意。大人还会给小朋友系上五彩绳,传说是用来辟邪保平安的。”这个端午,张琪悦从网上购买了好几条五彩绳,送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希望五彩绳能保佑他们平安喜乐。

 

链接:
闽南地区端午习俗
 
  厦门:龙舟竞渡,水边烧焚生辰八字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倡导的集美学村龙舟赛,蜚声海内外。他生前在集美学村亲自设计和修建了宽300米、长800米的龙舟池,并建造了可容16名划手的龙舟10艘,每年举行龙舟赛会。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曾亲自主持龙舟赛会。
 
  厦门同安等地则在端午日午时,写下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送到水边烧焚,曰“辟瘟”。并用松树枝、稗谷插在门框上,以求避邪求福。
 
  漳州:拜水仙王打午时水
 
  在漳州,民间有裹粽、卤面、备菜肴敬祖先、拜神明的习俗。端午节这一天, 漳州民间祭拜的是具有漳州本土特色的“水仙王” 。祭拜之后,家家户户便开始在自家大门、房门的门楣上悬插艾叶、菖蒲、石榴叶等五种植物。这些多为芳香科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
 
  中午时刻,漳州人还会打太阳刚刚照到水井中间的“午时水”来喷洒房间庭院或洗澡、洗脸、洗手脚,用以避邪祛瘟,部分市民还会用午时水泡饮午时茶。
 
  泉州:水边捉鸭,海边泼水
 
  泉州端午节有个特别的习俗:“水上捉鸭子”。据说这是郑成功为了操练水兵而发明的一项运动。“水上捉鸭子”的过程十分有趣——先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放一个去皮的杉木,越长越好,杉木上还 涂上油料;杉木尾端挂一个小竹笼,里面放一只活鸭;笼子有盖,盖上有一个竹棍,一拍就会开。
 
  “捉鸭人”要从船上沿着杉木小心翼翼地走到鸭笼边,拍开盖子,和活鸭一起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儿的协助下,抓住活鸭。这只肥肥的鸭子就是他的奖品。
 
  在泉州石狮,还有海边泼水祈福的习俗。据传这起源于清朝,当时,闽南石狮设有蚶江海防官署,统辖当时泉州一府五县对台贸易,与台湾鹿港商贸对渡。每逢端午,两岸对渡船只都要在蚶江口驾船竞渡,追逐泼水以驱热消暑,交融情谊,并祈求平安兴旺。
 
  (链接内容截选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福建端午节习俗大公开!除了吃粽子还有这些……》)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