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终身首席记者佘峥曾说过:“一所学校值不值得学生托付,她的老师很重要。”2014年,《厦门日报》《海西晨报》大篇幅报道了我校教师。他们中有学术“大咖”,有弃商从教的企业老总,有走下主播台的前央视主持人,有不走寻常路的女神,有儒雅睿智酷的男神……无论个性如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有自信傲娇地来聊聊咱们“嘉”的老师们。 |
姚顺添:站在学术高峰的“大咖” 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和他的同事的确办出一所有特色的大学,这类大学值得托付和尊重。 “大学会很深刻地影响一个人今后生活的道路,要是第一步没有走好的话,以后就会后悔不已。” |
||
|
乔冠英:成功转行的央视前主持人 刚开始就是被学校的“美貌”迷住了。入职培训则让她领略了嘉庚学院脚踏实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办学理念的诚意和决心。 “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老师要时时有使命感。” |
||
|
肖筱南:坐等学生“刁难”的博士生导师 特别喜欢厦大漳州校区,而且嘉庚学院“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社会是非常需要的。 “这个制度(教师答疑制度)首先对学生好;其次,对老师也是个提高——学生来问,老师就要做准备,学生可能会问难、偏的问题,老师答不出来,面子上过不去,就会去钻研教材。” |
||
盛忠文:淘气大叔 (校园)很漂亮啊,有山有水,大路宽敞,又无污染。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学校很友好,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 “尊重自己与思想自由是一样的,并不是有人告诉你,你就会了,它们需要训练与培养,而这就是老师的职责。” |
||
[海西晨报]盛忠文:老总当老师,我愿意! |
朱盈蓓:永远18岁的“少女” 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解放了学生和老师。年轻人对这个世界有更敏锐的感受,他们把这些感受反馈给老师,老师再根据他们的需要,传授知识。 “世界在我们面前其实也跟万花筒一样,每次一转眼,每读一本书,每认识一个人,世界就打开另外一个样子。然后引导我们去追问为什么是这样,没有哪一本书会有全部问题的答案,只能自己去寻找。” |
||
[海西晨报]朱盈蓓:专注做自己 永远18岁 |
缪远:满腔热情的农夫 认同嘉庚学院坚持以有效教学见长的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爱,爱任何学生,爱学生的任何时候。” |
||
[海西晨报]满腔热情的“农夫” |
蔡明:爱得深沉的“恶魔” 在嘉庚学院,只要教得好,就会因此受益,不管是物质还是荣誉。而教师受益的同时,学生和学校也受益了,三方共赢,良好的循环。 “大学老师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天使,一种是恶魔。而我,应该是后一种。” |
||
[海西晨报]爱得深沉的“恶魔” |
卜祥忠: “道明哥哥” 教学相长,和学生相处,也学到很多东西。 “我是个不爱聊天的人。但我会将我所有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分享,和他们讨论各种问题。” |
||
|
黄冠:政治经济学魔法师 想让自己成为“嘉庚”传奇的一部分。 “用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就像小三,要用上课质量吸引学生。” |
||
[海峡导报]“魔法”老师是个留日博士 |
林海鹰:人人喜欢的女神 教学理念与学校提倡的“有效教学”“实践教学”不谋而合。 “你的热情会感染学生,给他们很多的正能量,他们才会被你吸引。” |
||
|
宋惠敏:高大上代言人 想做一个纯粹的教师,和学生、学校一起成长,嘉庚学院恰好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 “没有笨学生,只有不认真的学生和不鼓励学生的老师。” |
||
[厦门日报]嘉庚学院:“大咖”云集传业授道 |